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五国相王
释义

五国相王 

战国中期魏将犀首(公孙衍)发起的一次“合纵”活动。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一说周显王四十五年,魏将犀首发起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即互尊为王,以抗秦。
五国相王战国时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的合纵活动。秦惠文王时积极推行连横政策,联合齐、楚对付韩、赵、魏等国。魏将公孙衍于魏惠王后元十二年(前323),先约结赵、魏,又联合韩、燕、中山,五国相尊称王,魏国欲借此对抗秦、齐、楚三大国。《战国策·中山策》“犀首(公孙衍)立五王”,即指此事。齐国借口中山国小,不承认其称王,欲联合魏、赵、燕三国迫中山取消王号,未获成功。因史书记载歧异,学者对此解释纷纭:一说五王为齐、赵、燕、魏、中山(高诱《战国策》注);一说为秦、赵、韩、燕、中山(金正炜《战国策补释》及雷学淇《战国策义证》);一说为秦、韩、燕、宋、中山(鲍彪《战国策》注);一说为齐、燕、魏、赵、中山(陈梦家《六国纪年表考证》)。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3: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