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于七 |
释义 | 于七明末清初山东栖霞人,本名小喜,又名乐吾,号孟熹。捕役出身。清顺治五年(1648)聚众于栖霞锯齿山抗清。七年攻宁海(今烟台),杀知州刘文洪。后受登州知府张尚贤招抚,任把总。十八年复率众举义,分据锯齿山、昆嵛山、招虎山、鳌山等地。清廷遣将围攻,于锯齿山激战两月。次年兵败,突围入海,不知所终,连坐被诛者甚众。于七 生卒年不详本名小喜,又名乐吾,亦名孟熹,山东栖霞县人。是清初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 顺治五年(1648),于七等人在栖霞县的锯齿山,聚众起义。开头只是“割富济贫”,为民除恶,但被清廷视为“招集亡命”的“土寇”。于七的除暴安良,杀富济平,深得人民拥护,成为登州地区力量最大的一支起义队伍。清廷称之“为诸寇冠”。顺治七年,于七率众攻宁海(今牟平),杀知州刘文洪,官兵屡败。对于七进行招抚,授于七栖霞县把总。于七利用合法身份进一步发展势力,又建立了若干据点。清廷获悉后,任命济世哈为靖东将军,率兵镇压。顺治十八年十月于七发动登州各地举旗抗清,清军围攻锯齿山,于七奋勇抗战,血战三昼夜坚守两月,最后突围,山寨失守,于七下落不明。清廷认为他逃亡出海,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将黄岛及蓬莱县属各岛居民,全部迁入内地,凡与于七有交往者,均被诛杀,仅莱阳一县就被杀数百人。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