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天工开物》 |
释义 | ![]() ![]() 《天工开物》书名。明宋应星(1587—?)著。名《天工开物》,是“人间巧艺夺天工”之意。原书总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二十卷,临付刻版时抽去《观象》、《乐律》二卷,刊行时仅十八卷。每卷一目,即《乃粒第一》,写粮食作物和一部分植物油原料的生产;《乃服第二》,写衣服原料的生产;《彰施第三》,写染料制造;《粹精第四》,写粮食原料加工;《作咸第五》,写食盐的生产;《甘嗜第六》,写糖的制造;《陶埏第七》,写砖、瓦、陶器的制造;《冶铸第八》,写金属器物的铸造;《舟车第九》,写各种车辆、船只的类型、结构及功用;《锤锻第十》,写金属器物的锻造;《燔石第十一》,写炼炭、石灰及各种矿石的烧练;《膏液第十二》,写油类的榨取方法;《杀青第十三》,写造纸;《五金第十四》,写各种金属的冶炼;《佳兵第十五》,写兵器、火药的制造及使用;《丹青第十六》,写颜料的制造;《曲蘖第十七》,写酵母剂的制造;《珠玉第十八》,写珠宝玉料的开采。这些分目按生产门类具体叙述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另附一百二十三幅插图,而且绘制精良,和文字说明互为表里,相互补充。《天工开物》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衣食住行等凡是和人类生活有关的,几乎都包括在内。书中对所列各项都作了详细的记载,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是一部内容全面、系统分明、资料充实、体制宏大、图文并茂的科学著作。作者在安排章节顺序时,取“贵五谷而贱金义”的原则,先叙农业,其次是服饰日用,把珠玉列于卷末。这是他重视农业生产、关心百姓日用,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体现。《天工开物》有重大的科学价值。首先,它总结了当时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经验。书中关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记载最为详尽。介绍了水稻的不同品种,记述了从浸种、育秧、施肥,到耕耙、除草、防止病虫害等一系列生产过程,并且记录了用骨灰和石灰改良土壤的先进经验,等等。在手中业方面,介绍了丝织业生产中结构精良的提花机及织造工艺,记载了冶铁业中的大型失蜡精密铸造法和先进的“灌钢法”、炼锌技术等。其次,《天工开物》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阐述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知识,破除人们的某些迷信观念,如解释田野出现的磷火现象,说明并非鬼火等。再次,《天工开物》注意用数据来说明问题,作者在书中对生产各种产品所需的时间、人力、原料、生产工具的规格、尺寸、效率、各种金属的比重等都有具体数据说明。据今人研究,很多数据是有科学根据的。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天工开物》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对某些生产技术知识的叙述和数据说明,都存在不正确的地方,有些记载还保留迷信的传说等。就全书而论,这仅是其中的“小疵”而已。《天工开物》出版后,便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以佐藤信渊(1773—1850)为代表的日本“开物学派”,就曾受宋氏“天工开物”思想的影响。1869年,它被译成法文,译名为《中华帝国古今工业》。另有英、德等译本。解放后,在浙江宁波发现了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的原刻本,已影印出版。近年来还出版不少研究文章和新的注释本。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