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上清派 |
释义 | 上清派道教派别。奉《洞真上清经》,故名。以存思为主,不主金丹术。始于东晋,隋、唐、五代时,与天师道、灵宝派并行于世。入元,并于正一派。 上清派道教派别。传《洞真上清经》。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杨羲出《上清经》(即《上清大洞真经》),传许谧、许翽父子,于是行世。奉魏华存为祖师。主修《上清经》,以存思为主,不主金丹术。南朝齐梁时,陶弘景在茅山筑馆修道,搜集遗经,传授弟子,故又称茅山宗。历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各代,与天师道、灵宝各派并行于世,至元代归并于正一派。其传授系统,详见陶弘景《真诰叙录》、唐李渤《真系传》(载《云笈七籤》卷五)和《茅山志》。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