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胡漢民 |
释义 | 胡漢民1879——1936字展堂,原名衍鸛,嗣改衍鴻,别號不匱室主,廣東番禺人,1879年 (清光緒五年) 生。幼年讀私塾,後入菊坡書院學海堂。20歲任廣州《嶺海報》記者。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未久以學潮退學回粤任教。1906年再赴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速成科,畢業後,入其專門部肄業。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本部書記,《民報》編撰,發表文章,與梁啓超之《新民叢報》筆戰經年; 同年隨孫中山赴河内,參與策動西南革命諸役。次年赴新加坡,爲《中興日報》撰文。1909年9月,任同盟會南方支部支部長,籌劃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與黄興、趙聲赴新加坡謀再舉。1911年春,與黄興等參加廣州起義,失敗後赴南洋; 同年廣東光復,出任都督。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大總統秘書長,旋回粤任廣東都督兼民政長。二次革命失敗,亡命日本,任中華革命黨本部政治部部長,《國民雜誌》編撰。1916年至上海,策動討袁。1917年9月,任廣州護法軍政府交通部總長。1919年在上海與朱執信等主編《建設雜誌》。1921年5月,任廣州非常大總統府總參議兼文官長、政治部部長。次年6月,陳炯明叛變,留守大本營,率師反攻韶關,失利後,由廣州赴上海。1923年6月,回粤任大本營總參議; 8月任大本營軍法裁判官。1924年被舉爲中國國民黨第一届中央執行委員,任上海執行部組織部部長,旋回粤任中央政治會議委員; 9月兼廣東省省長;11月孫中山北上,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1925年3月,代理軍政府大元帥; 7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並辭廣東省長職; 9月赴蘇聯考察。次年4月回國,住上海。1927年4月,被舉爲國民政府主席,中央宣傳部部長,政治會議主席; 8月辭職赴上海; 9月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1928年1月赴歐考察; 8月回國; 10月任國民政府委員,故宫博物院理事; 12月任立法院院長。1929年1月,任建設委員會委員。1931年2月,被扣留,軟禁於南京湯山; 同年10月獲釋;11月赴廣州,居香港。1935年6月,由港赴歐洲,12月當選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1936年1月,返抵廣州; 同年5月12日病逝於廣州。年57歲。著有《三民主義之連環性》、《胡漢民自傳》、《不匱室詩鈔》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