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别录》与《七略》
释义

《别录》与《七略》 

西汉刘向、刘歆撰写的目录学著作。我国图书遭秦火后损失惨重,秦末刘邦进入咸阳,萧何首先收藏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汉武帝刘彻因见“书缺简脱”,下诏“广开献书之路”,出现了搜集和整理图书的热潮。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文化的发展,自元朔五年至河平三年(公元前26),在这将近一百年间,“书积如丘山”,“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汉成帝河平三年,又命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书校毕,就“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

刘向校书时广罗异本,比较异同,相互补充,除去重复,条别篇章,定著目次,校勘讹文脱简,命定书名等一系列点校图书的工序以后,写定正本。正本既定,为了揭示图书内容,接着就撰写叙录。叙录的内容包括著录书名篇目,叙述校勘经过,介绍著者的生平、思想,说明书名的含义,著书的原委与书的性质,辨别书的真伪,评论思想或史实的是非,剖析学术源流以及确定书的价值。每篇叙录实际就是一书的简要介绍。此时,刘向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别录》二十卷,即刘向校书时所撰叙录全文的汇编本。

《七略》七卷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由刘向的儿子刘歆编撰。《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为了从学术体系反映群书,依书的内容性质,除辑略分为六略、三十八种,共收入著录图书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六艺略分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种;诸子略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种;诗赋略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种;兵书略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种;术数略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种;方技略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六艺略主要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以及学习六经的基础读物。汉武帝时就崇尚儒术,因而六艺略列于六略之首。诸子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书。刘歆等认为诸子百家学说是“六经之支与流裔”,所以列为第二;而儒家“于道为最高”,儒家又列于诸子略之首。赋是汉代特别发达的一种文体,汉武帝时曾设立乐府,采歌谣,所以诗赋略单列一略,并仅次于诸子略。兵书略收军事著作。在战争频繁的年代,军事学对于巩固封建政权很有作用,春秋战国以来此类书也较多,所以列于术数、方技二略之前。术数略包括天文、历法、占卜星相的书。方技略是有关医药卫生的书。这二略虽主要反映了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述,但古代人们对科学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其中也有些是封建迷信的书籍。辑略则是分别说明六略三十八种大小类目的意义与学术源流,阐述六略的相互关系和六略书籍的用途,成为“六略之总最”,“诸书之总要”,故列于六略之前。《七略》的名称即来源于此。

《别录》、《七略》的产生,是以当时政府的藏书为其条件,同时也是刘向、刘歆等总结、吸取、发展了前人有关学术分类与揭示图书经验的结果。他们在校勘整理文化古籍的基础上创立了撰写叙录、总序、大序、小序等方法,编辑综合性的分类目录,著录了数以万卷计的图书。从学术体系出发,又联系社会思想斗争,全面反映了西汉末年的社会图书财富,并使在汉代具有进步意义的古文经书,得以流传。其细密的校雠工作,对保留先秦古籍,是有很大作用的,对推动当时学术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刘向、刘歆的目录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影响极其深远。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书目及其图书分类法不尽相同,但编辑书目的原则、体例和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3: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