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熊
❶(1868—1934) 晚清民国太仓人。字叔飞,更字叔子。王祖畬弟子。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副贡。上海格致书院特等肄业,曾任太仓高等小学堂校长。宣统元年(1909 年)被挚友唐文治聘为太仓中学堂主任,三年被聘为南洋大学学监。后随校改任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南洋公学国文教员。1916 年与唐文治等创办中国国文函授学校,1918 年兼任上海道教育展览会太仓县审查员。1921 年随唐文治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为开馆两教习之一,后改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31 年与唐文治等呈请国民党政府修复曲阜孔庙。后突患中风病卒。生平砥砺名节。精于考据义理、古文词赋,擅骈文。著有《庄子新义》《龙潭轩诗集》等。
❷ (1883—1961) 近现代昆山陈墓(今锦溪)人。乳名杏生,字造五,一字兆弧。朱文焯族弟,朱文鑫族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诸生。苏州中西学堂肄业。三十一年参加陈墓抵制美国华工禁约运动。后官费留学日本,先入弘文书院,次年在东京自费刊行所著《江苏新字母》,首创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拼苏州音的国语拼音文字方案,最早提出普通话及文字改革概念,为切音字运动最进步的先驱。宣统二年(1910 年)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格致科毕业后,任教于吉林法政学堂,次年考授学部七品小京官。1913 年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次年任教育部常任审定员、教科书编纂纲要审查会算术学科审查编纂员。1915 年拟制拼北京音的官话拼音方案,上呈教育部。1917 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被聘为京师图书馆主任。1919 年参与发起成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首提《拟请教育部推行国语教育办法五条案》,力主统一教学用语。1922 年为国语统一筹备会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次年被指定为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委员,参与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24年为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会员,次年被教育部聘为编译馆常任编译员兼美术工艺股主任、图书审查委员会委员。1928 年被聘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次年任北平师范大学斋务课课长兼附属女子中学国文教员。1932 年迁居苏州。1934 年执教于浙江大学,后任教于苏州美专及苏州惠灵女中、东吴大学附中和安徽滁州中学等校。1939 年曾任伪省长陈则民秘书。1947 年任教于陈墓私立槃亭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教于苏州大众补习学校、寰成中学。译有《新编初等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