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包天笑
释义

包天笑1876—1973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著名作家。南社创始人之一。任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曾任《小说时报》、《妇女时报》编辑,《小说丛报》、《星期》等文艺刊物的主编等职,后移居台湾,转往香港,直至逝世。著有《雨过天晴》、《上海春秋》、《留芳记》、《春江梦》、《燕归来》,译有《空谷兰》、《迦因小传》、《天方夜谈》等。
原名:清柱
小名:德宝
字:朗生、朗孙、阆笙
号:天笑
别号:包山、包山子
笔名:小生、天笑、天笑生、且楼、老丑、老兵、吴门天笑生、余翁、冷笑(合署)、拈花、怡红、钏影、钏影楼主、迦叶、春云、秋心、秋星、秋星阁、秋星阁主人、染指翁、笑、爱娇、曼妙、微妙、微笑
别名:公毅、老生、我先百花十日生
影射名:左诗晨、祖书城、姚啸秋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正续编包天笑(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6月版正编
451页、1973年9月版316页.(台湾)文
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五辑
(总48)影印本(一)451页、(二)177页
悼包天笑老先生
悼苏州作家包天笑
关于钏影楼主人
包天笑先生
包天笑先生二三事
包天笑与鸳鸯蝴蝶派
记最老的作家包天笑先生
包天笑与“留芳记”(上、中、下)
包天笑先生是鸳鸯蝴蝶派吗
望百高龄犹著书——记包天笑
商务印书馆与我
包天笑
新闻界名人介绍:包天笑(1876-1973)
包天笑(1876-1973)
丝韦
彼岸
丝韦
易文
湛为
吴泰昌
高伯雨
陈敬之
高旅
郑逸梅
包天笑
李立明
*新晚报1973年11月25日
*明报1973年12月1日
*新晚报1973年12月14日
*明报1973年12月15日
*文汇报1973年12月18日
解放日报1981年2月15日
*大成1974年2期
*畅流1980年61卷5-7期
书林1981年2期
出版史料1982年1辑
*大成1982年109期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67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75页
*民国人物小传第5册第43页
南社社友事略:包天笑
我与鸳鸯蝴蝶派
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包天笑
郑逸梅
包天笑
严芙孙
南社丛谈第106页
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册)第178页
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册)第535页

包天笑

通俗文学之王包天笑
郑正秋与包天笑
包天笑著译年表
小说家包天笑
栾梅健
谭春发
毛 策
余 莹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248页
中国电影周报1990年12月13日
文教资料1989年4期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142页

包天笑1876——1973

原名清柱,小名德寳,後改名公毅,號朗孫、包山,筆名笑、天笑、朗生、秋星、且樓、曼妙、愛嬌、拈花、微妙、餘翁、釧影、染指翁、天笑生、吴門天笑生,江蘇吴縣人,1876年 (清光緒二年) 生。1892年設館授徒爲生。1894年中秀才。1895年與友人組勵學社,又設東來書莊於蘇州,出版“勵學譯編”月刊。1900年以後,佐前南京高等學堂監督蒯光典在南京主持金粟齋譯書處,任職於啓秀编譯局、廣智書局编譯所、珠樹園譯書處,又主编《蘇州白話報》週刊。1903年任蘇州吴中公學國文教習。1904年任山東青州府中學堂監督。1906年辭職赴滬,主编《時報》,爲其後“鴛鴦蝴蝶派”小說主將之一。1909年與陳景韓合编《小說時報》,兼小說林编譯所事,又歷充上海女子蠶業學校、城東女校、民立女中國文教員,江蘇教育總會幹事等職務。1910年加入南社。1912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编譯所,負責編寫教科書,與陳景韓輪流編輯《婦女時報》。1914年5月,主编《小說叢報》。1915年8月,主编《小說大觀》季刊,又主编上海《立報》副刊《花果山》。1919年辭去《時報》職務。1922年3月,主编《星期》週刊,並組織青社; 9月發行《長青》刊物,又加入星社,爲社員。1923年11月,任上海中國文藝協會審查。1925年參加丙子同庚會。1936年10月,與魯迅等署名發表“文藝界同人爲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抗戰勝利後,一度由上海移居臺灣,旋轉往香港。1973年11月24日在香港逝世。終年97歲。著有《留芳記》、《春江夢》、《燕歸來》、《上海春秋》、《海上蜃樓》、《新西游記》、《新白蛇傳》等。譯有《覆車》、《古天宫》、《天方夜談》等。編有電影劇本《好男兒》、《梅花落》等。編有《新社會》、《中華民國大事記》等。

包天笑(1876—1973)

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小名德定,初名清柱,更名公毅,字朗孙,号包山,以笔名行,别署拈花、秋星阁主、钏影楼主等,绰号包小姐。尤先甲表侄,吴砚农甥。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诸生。曾作塾师,通英、日文。二十六年与戴梦鹤等结励学会,开办东来书庄为经理,次年创办《励学译编》《苏州白话报》,与谱兄杨紫麟首译英国爱情小说《迦因小传》。后赴上海主持金粟斋译书处,出版严复所译《穆勒名学》及谭嗣同《仁学》等名著。出任山东青州府中学堂监督。三十二年任上海《时报》新闻编辑,兼《小说林》杂志编辑。三十四年当选江苏省教育会干事。次年主编《小说时报》,发表短篇小说《一缕麻》,编译教育小说《馨儿就学记》颇为轰动。宣统二年(1910 年)入南社,次年主编《妇女时报》,创编《时报·余兴》副刊尤有影响。1912 年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兼职,编辑国文教材及共和国宣讲书《新社会》等。积极提倡戏剧改良,1914 年改编自译小说《梅花落》《空谷兰》及林纾译《玉雪留痕》等名著为新民新剧社公演,次年主编季刊《小说大观》。1916 年与欧阳予倩等创办星绮演剧学校并兼任教员,次年主编《小说画报》。1919 年自《时报》馆辞职后,主编《中外新报》《华北新闻》及通俗文学杂志《星期》、青社社刊《长青》和《苏民报》,加入星社,兼中国文艺协会干事。1924 年被聘为亚东公学校务顾问,任明星影业公司编辑主任,以旧译及新作小说《诱惑》改编为电影剧本《可怜的闺女》《空谷兰》等。次年与穆藕初等结丙子同庚会,改编托尔斯泰名著《复活》为剧本《忏悔》,列名于四大国产电影。1927 年为新人影片公司改编其同名小说《风流少奶奶》,时称为名家合作并争得国际荣誉、创票房新高之优秀国产巨片。次年兼任正风中学国文教员,为汉伦影片公司首部影片编剧《女伶复仇》,与表弟江红蕉主编《蔷薇小说》月刊,继毕倚虹续作《绘图人间地狱续集》,为新声音乐团翻译出版《伏尔加船夫曲曲谱》。1931 年被聘为国民党政府监察院设计委员,主编《女学生杂志》,出版《国难抗日专号》。1935 年继张恨水主编《立报·花果山》副刊,参与组织中国国学会上海分会并起草章程。次年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当选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委员、上海市国医公会监事。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为《救亡日报》撰写政论和杂文,与范君博等结霜社。1944 年当选苏州旅沪同乡会监事,与张爱玲等被推为日伪第三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筹备会上海代表。1946 年移居台湾,1950 年移居香港。特喜牵牛花,好养金鱼,书法娟秀。著译繁富。工诗文随笔,小说诸体皆擅,杰作尚有《留芳记》《上海春秋》《新西游记》等,为“鸳鸯蝴蝶派”宗师与开山人物之一。著有《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钏影楼回忆录》《包天笑小说集》《包天笑文集》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1: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