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俞大猷
释义 俞大猷(1504—1580)明福建晋江(治今泉州)人,字志辅,号虚江。少好读书,知兵法。世袭百户。举嘉靖十四年(1535)武会试,授千户,守御金门。二十八年朱纨巡视福建,荐为备倭都指挥。又参与镇压琼州(今海南)五指山那燕黎民起义,进参将。三十一年移师浙东。后抗倭于王江泾(在今浙江嘉兴北),并围歼徐海、陈东,以功加都督佥事。后任镇筸参将。四十年,镇守南赣,镇压广东张琏起义军。后任福建总兵官。四十二年破倭于福建兴化,时称俞家军。次年任广西总兵官,获海丰抗倭大捷。不久改任福建总兵。为将廉,驭下有恩,善用兵,数建大功,终于解除东南倭患,与戚继光齐名。万历初夺职,一度复起,任后军都督佥事,乞归。卒于家。谥武襄。著有《正气堂集》、《剑经》。

俞大猷  1507—1579

明朝著名军事家。字志辅。晋江(今属福建)人。少好读书,知兵法。家贫。父死,弃诸生业,袭世职百户。举嘉靖十四年(1535)武会试。任千户,守金门(今属福建)。当时,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免其职。兵部尚书毛伯温征安南(今属越南),又上书陈方略,请求从军,获其器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俺答入兵山西,诏举天下武勇士。俞大猷向巡按御史自荐,入宣大总督翟鹏所,召见论兵事,翟鹏折服,但不予任用。俞大猷辞归,毛伯温任为汀漳(今属福建)守备。连破海寇康老,擢署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新兴、恩平(今属海南)黎族首领潭元清等聚众起义,俞大猷率部征讨,晓以祸福,且教以击剑,起义军骇服。嘉靖二十八年(1549),朱纨巡视福建,荐俞大猷为备倭都指挥。适逢安南入寇,广东总督欧阳必进命其率军击之。同年,琼州五指山(在今海南)黎族起义,率军征讨,任崖州参将,向总督欧阳必进上书,在黎族聚居地建城设市,参用汉法治理,海南遂安。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侵扰浙东,俞大猷受命为宁波、台州诸郡参将,屡以舟师败倭寇。嘉靖三十三年(1554),敌据宁波、普陀,俞大猷率部出击,中伏受挫,损兵三百余。不久,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所部将卒不足三百人,征各道兵未集,金山之战失利。时倭寇据守松江、柘林的兵力达二万余,俞大猷与总督张经等联合,破敌于王江泾。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月,俞大猷任浙江总兵。他大力修造海船,严格操练军队。先平浙西倭患,智逼勾结倭寇为害的贼首徐海溺水而死,又攻克盘踞舟山(今属浙江)的倭巢。因功加暑都督同知。次年,总督胡宗宪用计擒通倭为犯的奸商汪直,汪党毛海峰等据舟山,阻岑港自守。俞大猷,戚继光率明军久攻不下,倭寇增兵又至。廷臣因是力抵胡宗宪,并劾俞大猷,夺俞大猷及参将戚继光职,限定他们一月内平敌。俞、戚联兵加紧进攻,敌益死守。嘉靖三十七年(1558),敌自岑港移至柯梅,造船泛海而逃。俞大猷等率军拦截,击沉敌船一艘,余敌扬帆南逃,流窜福建、广东。俞大猷在浙先后斩倭寇四、五千人,浙江的倭患几乎平定。俞大猷等在限期内未能歼敌,敌南逃。此事为御史李瑚所劾,委罪俞大猷纵敌,下诏狱,夺世荫。在陆炳帮助下解狱,发配大同(今属山西),戴罪立功。他受到大同巡抚李文进赏识,参与筹划军事。又造独轮兵车扼敌马。曾以独轮车百辆,步骑三千,大破敌军。李文进上其制于朝,遂置兵车营,明军京营有兵车,自此始。嘉靖四十年(1561)七月,诏俞大猷到广东,镇压广东饶平张琏起义。俞大猷潜师捣其巢,张琏回救,遭伏,起义失败。俞大猷因功擢副总兵,寻擢福建总兵备倭,他与副总兵戚继光、广东总兵刘显联兵攻克倭寇巢穴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斩倭二千二百余人,释被系民众三千余人,收复兴化城(今福建甫田)。嘉靖四十三年(1564),改任广东总兵。潮州(今属广东)倭二万与大盗吴平勾结,伙同伍端、蓝松三、温七、叶丹楼等掳掠惠州(今属广东)、潮州地区。惠州参将谢敕与伍端、温七战,失利。俞家军至,伍端等恐,自缚请降,乞杀倭自效。俞大猷使之为先锋,官军继后,围倭于邹塘,一昼夜克敌三巢,斩敌四百余。倭寇悉奔,夺渔舟入海。舟多遭风沉没,敌死无数。又移师潮州,以次降蓝松三、叶丹楼。吴平见势投降。不久复叛,造战船数百,聚众万余,筑三城拒守,行劫沿海诸郡县。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吴平入犯福建,把总朱玑等战死。俞大猷将水兵,戚继光将陆兵,夹击吴平于南澳,大破之,吴平仅以身免,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俞大猷从军五十年,战功卓著。卒后,赠右都督,谥武襄。著有《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9: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