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何焯 |
释义 | 何焯(1661—1722)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屺瞻,号茶仙,学者称义门先生。拔贡出身。康熙四十一年(1702)以李光地荐,召试,命直南书房。次年赐举人,会试下第,复赐进士,选庶吉士,寻直武英殿,授编修。一生好校书,藏书数万卷,所校书于两《汉书》、《三国志》尤精。乾隆五年(1740),方苞奏取其书付国子监,为新刊本所取正。曾著《道古斋识小录》,多删取诸题识之最得意者,后其门人以中有忌讳语而投诸火。其论修史,均见《三复徐司寇辞史馆书》,谓纪传之与志,得互为详略,编年必举撮纪传与志之要领;地理志不熟,不可记战功;食货志不熟,不可料财用;沟洫志不熟,不可稽水利;胸中非先有一代之志者,难为一代之纪传。平日教人治经,熟读注疏。当时游其门者甚众,以沈彤、陈景云为高第弟子。著作有《义门读书记》、《义门先生集》。 何焯(1661—1722)清学者、诗文家。字润千,号无勇,后改字屺瞻,号茶仙、憩闲老人,学者称义门先生。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以太学生荐直南书房,次年赐举人,复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兼武英殿纂修。以事系狱,事白,解官,仍参书局。好时文,初师韩菼,后师李光地。勤读书,精于校勘,长于评点。于学颇自负,平生唯服膺钱谦益,于汪琬、朱彝尊皆致訾议,谓之耳学,“实有著述之才,惜无成就”(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工楷书,手所校书,人争传宝。著有《义门先生集》、《义门读书记》。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一、沈彤《翰林院编修何先生焯行状》。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