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苏舜钦 |
释义 | 苏舜钦(1008—1049)北宋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字子美。易简孙。少以父荫补官。景祐元年(1034)进士,为光禄寺主簿、大理评事。庆历四年(1044),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岳父杜衍与范仲淹主新政,为人倾陷,被劾除名。寓居苏州,筑沧浪亭,读书其中,寄愤懑于诗文。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不久卒。生平慷慨有大志,力主改革旧弊。工诗文,与欧阳修、梅尧臣辈相倡和,风格豪健激昂,多论政及抒写抱负之作。工草书。著作有《苏学士文集》。 苏舜钦(1008—1048)宋文学家。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自曾祖移居开封(今属河南)。少慷慨有大志,天圣中学者以时文相夸尚,舜钦独与其兄舜元及穆修作为古文歌诗。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累迁大理评事。时杜衍(舜钦岳父)、富弼、范仲淹执政,推行“庆历新政”,以范仲淹荐,召试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后进奏院祠神,舜钦以出售废纸公钱宴会,为人所劾,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庆历六年(1046)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自号沧浪翁。读书穷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后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卒。少时即与穆修、石延年等倡导诗文革新,其诗文“瑰奇豪迈,自成一家”(施元之刻本《沧浪集序》)。欧阳修为其文集作序,称“子美齿少于余,而余作古文,反在其后”,对其甚为敬重。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又称其“(歌行)雄放于梅尧臣,轩昂不羁如其为人,及蟠屈为近体,则极平夷妥贴”。其诗注重写实与指摘社会弊端。语言明快豪放。代表作有《庆州败》、《吾闻》、《蜀士》、《城南感怀呈永叔》、《吴越大旱》等。另有《淮中晚泊犊头》等写景诗清新隽逸,别为一格。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生平事迹见《苏学士文集》卷首附欧阳修《苏氏文集序》、《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 苏舜钦 1003—1049北宋诗人。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人。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苏舜元之弟。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改光禄寺主簿,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庆历四年(1044),因范仲淹举荐,为集贤校理,监进贡院,故称苏学士。其时舜钦岳父宰相杜衍与范仲淹、富弼等推行“新政”,保守派御史中丞王拱辰欲通过倾陷苏舜钦以打击杜衍等人,遂因细故被劾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自号沧浪翁,读书益勤,且时寄愤于歌诗。庆历八年(1048),复官为湖州长史,不久病卒。舜钦少即慷慨有大志。天圣时(1023—1031),学者为文,多片面追求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喜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游。其诗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风格豪放激昂,甚为欧阳修所推重。又善草书,常酣酒落笔,为时人所争传。著有《苏学士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