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五谷或六谷
释义

五谷或六谷 

战国时所说的五谷为:麦、菽、稷、麻、黍五种。六谷则为:禾、黍、稻、麻、菽、麦六种。上述所说五种或六种食物,大体上和西周、春秋时代差不多。

①稷和禾:稷就是小米,是五谷中最主要的一种,也即所谓“五谷之长”;它耐干寒,生长期短,高原瘠地也可以种植;它主要产于华北大平原和黄土高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古时也称为粟,其中比较精良的称为梁。禾是一般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有时也专指稷而说。

②黍:即是黍子,去皮之后谓之黄米。当时在北方的粮食作物中,其重要性仅次于稷。

③稻:它的生长,需要气候温暖,雨水多,适合种长在长江流域,是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稻米质量差的是赤米(《国语·吴语》)。稻在北方生长较少,因此较为珍贵,古人往往以稻、粮连称。

④麦:麦有大麦小麦之分。大麦也称(《孟子·告子下》)。小麦又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之分: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到秋季收获。冬小麦在仲秋播种。到孟夏收获。西周晚年周的王畿种的还是春小麦,冬小麦在春秋时逐步推广,春秋初期周的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已种冬小麦,春秋中期在今山西临汾水域的晋国,也已种冬小麦,春秋后期在今河南省东南部的陈国,也已经种冬小麦。到了战国时代,冬小麦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普遍种植。

⑤菽:菽就是豆。在战国以前的豆,都称作菽。豆的名称是战国时才开始应用的。但还用得不普遍。菽有大菽、小菽的区别;大菽就是今天所说的大豆,又称荏菽或戎菽。戎菽是东北少数民族山戎所裁培出来的一个大豆品种,春秋中期传入中原地区而广泛播种。

⑥麻:麻也是古人的一种粮食。据《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仲秋之月“食麻与犬”。所吃的麻当是一种麻所结的实,即所谓麻子。古时也称为蕡或苴。

上述六种农作物,是这时人民的主要粮食。古人把这些粮食煮饮来吃,或炒成甘粮,在行军和远行时,调和了水浆来吃。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