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资治通鉴》
释义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宋司马光(1019-1086)撰。二百九十四卷,又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司马光早年曾仿效《左传》,以年为纲,编战国和秦史八卷,取名《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大为赞赏,命他继续编纂。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司马光受诏设书局编书,并奏请朝廷调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为协修,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十二月书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赐书名《资治通鉴》。它是中国史学史一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史实,按年记载,上下贯通。取材除正史之外,还广采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总集别集、传状碑志等杂史二百二十余种。《通鉴》卷帙浩繁,为易于阅览,又编为《目录》三十卷;为说明编纂时如何对庞杂的史料取舍、考订异同,又编《考异》三十卷。现存最好的《资治通鉴》注本,是南宋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9: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