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禅宗
释义

禅宗 

中国的佛教宗派。因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称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北魏时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唐时以惠能为代表。武则天时,分为南、北二宗,神秀创北宗,慧能创南宗,中唐以后,南宗成为禅宗正统,影响较大,它几乎取代了佛教所有各宗派,垄断了佛坛。禅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以无念为宗,即心是佛。《六祖坛经》为此宗代表作。此宗曾传入朝鲜和日本。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以修习禅定为主而得名。又因主张用参究之法,“守心”、“观心”,彻见心性之本源,识心见性,故亦称“佛心宗”。传说南朝宋末年来华的南天竺僧菩提达磨为创始人。中经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门下分为神秀为首的北宗和慧能为首的南宗,时称“南能北秀”。北宗的理论和实践较多地受印度传统禅法的影响,主渐修,“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通过打坐“息想”,拘束其心。南宗以“净心”(即心绝妄念,不染尘劳)、“自悟”(即一切皆空,无有“烦恼”)为宗旨,提倡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佛性本有,不假外求,见性成佛,以“顿悟”与北宗“渐修”相左。后南宗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弘扬,并有唐王室支持,逐渐取代北宗地位,成为禅宗正系,慧能亦被追认为禅宗实际创始人。其下又分为二系(南岳、青原),五家(南岳系下的沩仰、临济两宗和青原系下的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七宗(上述五家,合临济下的黄龙、杨岐两宗)。后只有临济、曹洞两宗传于世,且远播日本。自中唐开始,禅宗大盛。对宋明理学有较大影响。明人黄绾曾指出“宋儒之学,其入门皆由于禅”(《明道编》)。
禅宗中国佛教派别。特指奉菩提达摩为始祖的中国佛教宗派。泛指以禅为宗的主张,其提倡和践行者称为禅师。因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因自称“传佛心印”,以自具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关于菩提达摩的传说很多,下传慧可、僧璨,至于道信,结束流动生活,于黄梅双峰山聚众定居,垦荒自给。五祖弘忍始为朝廷承认,其禅曰“东山法门”,行“一行三昧”,白昼劳作,夜间静坐,门徒布于全国,建成许多传禅基地。安史之乱后,禅宗分裂为南北二派。北宗尊神秀为领袖,以两京为中心,多在贵族仕女中流行;南宗奉慧能为领袖,以江南、四川为主,大都活动在下层民众和失意士人中。世称“南能北秀”。北宗强调“拂尘看净”,要求“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通过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实现拂除客尘烦恼,清净自心的目的,故不排除“方便通经”,被称为“渐悟”。南宗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的努力,受到自藩镇至王室的重视,以《金刚经》为旗帜,《六祖坛经》为代表著作,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净土即在自心;不提倡读经礼佛,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强调“无念、无相”,“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自称“顿门”。故亦称“南顿北渐”。当时天下言禅者近乎百家,从教理上,宗密分之为“息妄修心”、“泯灭无寄”、“直显心性”等三宗。第一、第三相当于北秀南能,中间一宗,以“牛头”为代表。牛头宗创始于法融,以润州籍僧为主体,是早期禅宗的重要一支,后被纳入道信的旁系。慧能的知名门徒有荷泽神会、南阳慧忠、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等。至晚唐五代十国,怀让门下马祖道一创洪州禅,以江西为基地,由此形成沩仰、临济二宗;行思弟子石头希迁,号湖南主,知名度较晚,传说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均出自他的禅系,总称禅宗五家。此五家北起河北诸镇,南至赣湘,发达于南唐、吴越、闽、南汉等地方政权。其禅学不尽相同,禅风也有差别,大体是继承百丈怀海的农禅方式,辅以乞斋;宾主间接以机锋,师资中启以棒喝;在怪诞的言行中,不时流露出某种悲凉,以及对宁静和自由的期望。及至两宋,禅宗着重向士大夫倾斜。汾阳善昭创“公案代别”和“颂古”,开“文字禅”之先,风靡禅宗各家。慧洪撰《石门文字禅》,使寓禅于言的禅风达到自觉,由此形成临济宗中“黄龙”一支。另一支“杨岐”派,到圆悟克勤的《碧岩集》问世,又由“公案”、“颂古”发展到“垂示”和“评唱”,影响增大。他的弟子大慧宗杲烧毁《碧岩集》,另唱“看话禅”。看话禅本在参究“话头”,后流入冥想。五家加上新兴的黄龙、杨岐两个分支,通称为禅宗的“五家七宗”。此外,在南宋初,曹洞宗的宏智正觉提倡“默照禅”,向古典禅法复归,也有影响。北宋初年编就的《景德传灯录》对文字禅和看话禅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南宋末年汇集的《五灯会元》,完成禅宗法统的定型。几乎所有禅师都谈公案,都编有语录,其所表露的思想,不只一般地体现禅僧们的放旷逍遥,而且极少主张制情禁欲,结果“呵风呵雨”、“喜怒笑骂”皆成禅。南宋以后,禅宗中往往蕴含某些与当权者不合作的因素,在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的年代,时有表现。所以元、明、清三代普遍对禅宗采取限制和压抑的政策。佛教内部关于禅教合一、禅净合一的呼声日高,禅规亦趋于严密,元德清完成《敕修百丈清规》,禅宗的独特性逐渐模糊起来。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度来华,回国后创立日本临济宗。13世纪初日僧道元到中国从如净受禅法,把曹洞宗传入日本。17世纪中叶,隐元又传黄檗宗到日本。8世纪新罗僧信行入唐,从神秀受法,把北宗禅传入朝鲜。道义从智藏受法,传南宗禅入朝鲜,后成为朝鲜禅宗主流,称“禅寂宗”;至高丽王朝智讷时,主张“禅教一致”,“定慧双修”,有很大发展,改称“曹溪宗”。禅宗传入越南的时间很早,传说6世纪在交州(今河内)由印度僧人建立灭喜禅派,9世纪中国僧人在游仙县建立无言通禅派,至11世纪又由中国僧人建立草堂禅派,禅宗成为越南佛教中最有势力的宗派。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4: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