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云南回民起义 |
释义 | 云南回民起义1856—1872年(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一年)间云南以回民为主并有汉、彝、傣等民族农民参加的反清起义。1856年(咸丰六年)云南临安(今建水)回族与汉族绅士因争夺楚雄石羊银矿发生械斗。当地清朝官吏暗中挑拨,希图借功邀利,云贵总督恒春和云南巡抚舒兴阿“护汉抑回”,密令各府、厅、州、县屠杀回民,因而激起回民大起义。马金保起于姚州(今姚安),马复初起于新兴州(今玉溪),马如龙起于临安(今建水),杜文秀起于蒙化 (今巍山),徐元吉起于澄江。这些各自为战的小股起义队伍,逐渐汇合成两支强大势力:一支以杜文秀为首的起义军,活动于云南西部;一支以马复初、马如龙为首的起义军,活动于云南东部和南部。杜文秀于9月16日(八月十八日)发动起义,攻占大理,开始建立政权,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发布檄文,宣布起义宗旨为反清救民,“安回安汉”,并采取恢复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等措施,深得人民拥护。马复初、马如龙为回族上层分子,时战时和,终于在1861年(咸丰十一年)降清。1872年(同治十一年)底,清军围攻大理,杜文秀服毒后赴清营被杀。 ![]() ![]() 云南回民起义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云南回民的反清起义。1854年,云南楚雄地方的汉回豪绅因争夺石羊厂矿引起纠纷,发生回民和汉人的武装械斗。当地官吏指使暴徒屠杀回民。1856年,姚州(今姚安)、蒙化(今巍山)、新兴(今玉溪)、建水、邱北等地回民纷纷起义。逐渐形成两支回民军:一支以杜文秀为首,活动于云南西部,以大理为中心;一支以马复初和马如龙为首,活动于云南东部和南部。杜文秀于蒙化起义后不久,攻克大理。同年10月,大理回民起义军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授蔡春发为扬威大都督,负责各路军事。他们建立政权,颁布各项政策,“宣布遥奉太平天国南京之号召,革命满清,改正朔,蓄全发,易衣冠。田赋征粮米,除丁银。诉讼速审判。禁羁押”(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回民起义》第一册,第29页)。奖励农业生产,保护工商业,深得回、汉人民拥护。1862年,马如龙、马复初降清,并率部进驻昆明,进攻回民军。1867年,回民起义军围攻昆明两年之久,始终未能攻克,不得不撤围而去。英法侵略者曾试图以援助为诱饵,渗入云南,但未成功。1872年,大理被清军包围。在这期间,一个自称为杜文秀义子的刘道衡率八人代表团到英国、土耳其求援,因起义军迅速失败未果。1872年冬,大理危急,杜文秀见形势已无可挽回,服孔雀胆汁毒药后赴清营岑毓英军前投降,乞求他保全城中百姓。但是清朝反动统治者却下令血洗大理城。历时十七年的云南回民大起义,终于在清军血腥镇压下陷于失败。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