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于谦
释义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尚书。景帝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身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他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1398—1457)明政治家、诗文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授御史、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末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北狩,郕王监国。瓦剌进逼北京,朝臣多有主迁都南京者,于谦力折其议。景帝命以兵部尚书提督军马,击退进犯之敌,以功加少保,总督军务。英宗复辟,石亨等人指控于谦拟迎立襄王之子,遂弃市。成化初,复其官职赐祭,谥肃愍。万历年间改谥忠肃。其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虽志存开济,未尝于吟咏求工,而品格乃转出文士上,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四库全书总目》)。如《石灰吟》、《出塞》、《北风吹》等篇什,都是历来传诵的名作。其文主要是奏议,叙事条畅明洁,不枝不蔓。著有《于忠肃集》(或题《于肃愍集》)。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一七〇。

于谦  1397—1457

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明宣宗宣德初,授御史,迁兵部右侍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迁左侍郎。十四年秋瓦剌也先大举寇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征,留谦理部事。不久,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京师大震。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徐理主南迁,谦厉声止之,并请王周密布置军备,郕王擢之为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御。谦拥立郕王即帝位,是为景帝。十月,谦奉敕提督各营军马,也先挟英宗破紫荆关窥京师,谦则分遣诸将,率师20万,列阵九门外,亲自率兵德胜门外,敌挡也先,下令,凡临阵之将,不顾军而先退却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皆拼死战,毙也先弟孛罗及平章卯那孩,致也先挟英宗北逃。代宗景泰元年(1450),也先乞和,请归英宗。迎还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是时,闽浙有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广东有黄萧养起义,湖广、广西、贵州有少数民族反抗,均被谦镇压。八年(1457),将军石亨、宦官曹吉祥,趁景帝卧病南郊,拥英宗复辟,以谋逆罪将谦处死,并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明史·于谦传》)数年后,亨下狱死,吉祥谋反,族诛,谦事乃白。宪宗成化初,得复官赐祭。孝宗弘治二年(1489),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神宗万历中,改谥忠肃。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6: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