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敦之乱 |
释义 | 王敦之乱东晋统治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司马睿建东晋政权,以王导为丞相,王敦为镇军大将军,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为摆脱威胁,重用刁协、刘隗、周凯、戴渊等人,抑制王敦势力,引起王敦不满。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以诛奸臣刘隗之名,起兵武昌,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杀戴渊和周凯等人。刘隗逃奔石勒,刁协于逃亡途中被人杀死。王敦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还镇武昌,王导为尚书令仍居内执政。元帝司马睿忧愤病死。子明帝司马绍继位。太宁二年(公元324年),王敦与亲信钱凤、沈充等密谋篡夺帝位,发兵进攻建康,遭到失败。王敦病死,王敦之乱始告结束。 王敦之乱东晋元帝能在建康建国,皆王导、王敦之功。王敦是王导的从兄,在政权建立过程中,屡次讨平叛乱。镇压杜弢起义后,进位镇军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等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后又进征南大将军、侍中、大将军。手握重兵、雄居上游,擅自任命将官,树立亲党,排除异己,有遥制朝廷之势。元帝畏王氏势力之逼危,遂引用侍中刘隗、中书令刁协等人,以疏远王导,抵制王敦。王敦即上疏为王导讼屈,双方矛盾日深。刘隗以为王敦权威大盛,终将不可制,劝元帝派遣心腹出镇。大兴四年(321),晋元帝以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等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肥,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淮阴,以为都城建康之辅翼。永昌元年(322),王敦一面上疏数刘隗之罪,一面以诛刘隗为名,于武昌起兵叛乱。元帝急征戴渊、刘隗入卫京师,以右将军周札专守石头城,又用陶侃领江州、甘卓领荆州声讨王敦。不久,王敦兵至建康,周札以石头城迎之。元帝以刁协、刘隗等反攻石头城,皆败,抗敦诸军遂告崩溃。刘隗北逃石勒,刁协、戴渊、周等被杀。王敦既破建康,乃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还武昌。元帝忧愤成疾而死。司马绍即位,是为东晋明帝。王敦想进一步控制朝廷,乃移镇姑熟(今安徽当涂),同年染疾。明帝英武果断,知王敦不臣,曾暗中亲往窥察王敦营垒,并机敏地摆脱了王敦骑兵的追击。不久,明帝即伪言王敦已死,下诏讨之。太宁二年(324),以王导为大都督领扬州刺史,以温峤为中垒将军,都督朱雀桥南诸军事,以郗鉴行卫将军都从驾诸军,以庾亮领左将军,又诏苏峻、刘遐、祖约等入卫京师。时王敦病重,不能亲自领兵,乃以兄王含为帅,与钱凤等领兵五万,长驱而至秦淮河南岸,温峤焚朱雀桁,两军隔河对峙。明帝募壮士千余人突袭王含军,大获全胜,王敦闻讯病死。沈充、钱凤等又为刘遐、苏峻所败,不久叛军溃散,沈充、钱凤被斩,王含父子奔逃中被沉于江中。讨敦之战,遂告结束。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