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敦
释义 王敦(266—324)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处仲。王导从兄,娶武帝女襄城公主。永嘉之乱,散资财,弃青州刺史,单骑还洛阳。从琅邪王司马睿渡江,为扬州刺史,都督征伐诸军事,总征讨,与导同心翼戴,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建兴三年(315)击平杜弢,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自选置刺史以下官吏,兼统州郡。元帝即位,拜侍中,大将军,江州、荆州牧。手控强兵,欲专制朝廷。元帝惧而引刘隗、刁协、戴渊为心腹。永昌元年(322),以讨隗等为名,在武昌(今湖北鄂州)起兵,大破官军于石头城(今江苏南京清凉山),杀刁协、戴渊等,刘隗奔后赵。遂还屯武昌。既得志,四方贡献多入其府,将相大臣悉出其门,兄弟子侄皆居要害,自领益、宁二州都督,并以官属留府建康,遥控朝政。明帝即位,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自为扬州牧。太宁二年(324),患病。明帝下诏讨之。因病重不能自将,以兄含为元帅,命部将钱凤等率众向京师,败于越城(今南京秦淮河以南)。旋病死。事平,发柩斩尸。
王敦(266—324)东晋名士。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历任驸马都尉、散骑常侍、侍中、中书监、扬州刺史、尚书,以元帅进镇东大将军。善清谈。与王澄、庾敳、胡毋辅之,俱为王衍所昵,号为“四友”(见《晋书·胡毋辅之传》)。东晋永昌元年(322)以清君侧诛刘隗为名,率兵入石头城,挟制晋帝,遂拜丞相、江州牧,后还武昌。明帝立,敦自为扬州牧。原有集十卷,已佚。今存《辞荆州牧疏》、《上书言王导》、《上书罪刘隗》等文,载《晋书·王敦传》中。

王敦  266—324

东晋大臣。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王导之兄。出身士族,晋武帝之婿。初任驸马都尉,除太子舍人,迁给事黄门侍郎。惠帝时,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青州刺史等。永嘉初,任扬州刺史。两晋之际,负责镇压荆湘流民起义。陶侃灭杜弢后,王敦以元帅进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专制擅权。东晋初,拥重兵驻武昌(今湖北鄂城)。晋元帝欲排挤王氏势力,重用刘隗、刁协,以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率万人镇泗口(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以防不测,引起王敦不满。永昌元年(322年),以讨刘隗等为名,自武昌举兵东下,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杀刁协等,回师。后又领兵从武昌奔姑熟(今安徽当涂),再度威胁晋廷。明帝乘其病重,下令发兵征讨。王敦死于军中,乱平。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