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泰始律
释义 泰始律又称晋律。西晋法律。三国魏末,司马昭为晋王时,命贾充、杜预、荀勖、裴秀等十四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就汉律九章新增十一篇。晋泰始三年(267)修成《晋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字。其篇目为: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律、告劾律、捕律、系讯律、断狱律、杂律、户律、擅兴律、毁亡律、卫宫律、水火律、厩律、关市律、违制律、诸侯律。武帝司马炎亲自临讲,并令抄写新律诸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使百姓知所避就。次年,颁行天下。是为魏、晋、南北朝时唯一推行全国的法典。晋律内容较前朝精简,并把律和令加以区别,以比较稳定者为律;凡要变更之临时条款为令,共四十卷。违令有罪则入律。又从令中划出条例章程,称作“故事”,凡三十卷,与律令并行,各归本官府分别执掌,不与司法律令混同,形成一代新制。

泰始律 

曹魏末年,晋王司马昭曾命贾充、杜预、裴楷、荀勖、羊祜等十四人着手修定律令,删除《魏律》中繁杂苛秽内容,存其清约,采汉律《九章》之纲目,别增十一篇,订定成新律二十章。晋武帝泰始四年(268),新律成,包括律和令2926条,约126300字。武帝正式颁行天下。新律篇目如下: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擅兴、毁亡、卫宫、水火、厩律、关市、违制、诸侯。新律特点是:一、删繁就简。汉律、魏律条例多、字数浩繁,断狱者不易尽览,难免置律令于不顾,主观臆断。而晋律简明扼要,便于人们领会其精神。二、法律形式上区分为律与令,凡比较稳定者为律,容易随时变更者为令。律更具权威性,违令者须依律治罪。此后各朝的封建法律均区分为律、令(例),即沿袭了晋律这一格式。参与议定晋律的人多为当时之俊,使晋律从形式到内容都较为完善。而且,对刑法理论颇有研究的杜预、张斐兼采汉代律家诸说之长,注释晋律,提高了律令的实用性,有利于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律令内涵,故新律“班于天下,百姓便之”(《晋书·贾充传》)。在梁律和北齐律出现以前,晋律被整整沿用了二百多年。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0: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