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汉宋兼采
释义 汉宋兼采晚清学术研究的一种方法和学术思潮。基本含义是,在学术研究中“汉学”和“宋学”(的方法)并重。“汉学”和“宋学”是清代学者所持的两种不同治学态度、方法和学术价值取向。“汉学”崇尚先秦儒学和盛行于东汉的古文经学,治学提倡“实事求是”,重训诂和考据,取证特别注重汉儒的经注。该派在清代亦称“朴学”。萌芽于明清之际,顾炎武为开创者。乾嘉时期大盛,道咸时衰退。故又称“乾嘉考据学”。清统治建立后,以程朱理学为统治思想,宋学受官方扶持而得到推崇。该派奉宋代程朱理学为圭臬,实际是以主观解释儒家经典,治学方式专言心性,以朱熹之言作为儒家经典解释的最终标准。明清之际,两种治学方式并未对立,而是相互吸纳。“国初,汉学方萌芽,皆以宋学为根底,不分门户、各取所长,是为汉宋兼采之学。”(皮锡瑞《经学历史》)清代前期和中期,两个学派的分野日益明显,但是,汉宋兼采的主张从未间断。康熙朝理学名臣蔡志远说:“汉儒有传经之功,宋儒有伴道之实。”(《历代名儒传序》)嘉庆时,江藩著《汉学师承记》,维护理学的方东树则著《汉学商兑》,全面开启汉宋学术正宗的门户之争,汉宋始壁垒森严。为此,阮元提出调和汉宋,主张经学研究应当兼言汉宋,“两汉名教,得儒经之功;宋明讲学,得师道之益;皆于周孔之道,得其分合,未可偏讥而互诮也。”(《拟国史儒林传序》)至嘉道时期,汉宋调和与汉宋兼采遂成为一股影响颇大的学术思潮。“道咸以来,儒者多知义理考据,二者不可偏废,于是兼综汉宋者不乏其人。”(徐世昌《清儒学案》)汉宋兼采反映了嘉道以来的学者力图融会宋学重义理和汉学重考据的学术精神和方法,以实现经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