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汉儒通义》清陈澧著。凡七卷。是作者会通汉宋的初步尝试。作者不同意标榜汉学或宋学而互相排斥的做法,说:“汉儒说经,释训诂,明义理,无所偏尚;宋儒讥汉儒训诂而不及义理,非也。近儒尊崇汉学,发明训诂,可谓盛矣。澧以为汉儒义理之说,醇实精博,盖圣贤之微言往往而在,不可忽也,谨录其说,以为一书。”“若门户之见不除,或因此而辨同异,争胜负,则非澧所敢知矣。”(《汉儒通义序》)其弟子胡锡燕揭示道:“先生早年读汉儒书,中年读宋儒书,实事求是,不取门户争胜之说。”“会萃精要,以成一家之书”(《汉儒通义跋》)表明了作者不专宗门户,反对当世专事训诂而不求义理的治学态度。有清刻本。 汉儒通义书名。清陈澧撰。七卷。陈氏以宋儒重义理而兼及考据,汉儒讲训诂,而其义理之说亦醇实精博,不可忽视。故专采三国以前经部之书和清人辑本中汉儒众家经说,仿《白虎通义》、《近思录》、《初学记》等体例,分类编辑。凡天地、阴阳、五行、鬼神、人物、道、理、心、性、命、君臣、父子、义利、治道等六十七类。每类中各条次第,以义相属,并注明出处,以备检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