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识 | 水经注 | 
| 释义 | ![]() ![]()  《水经注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武英殿聚珍版戴震校《水经注》本。另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杨守敬和熊会贞《水经注疏》钞本影印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陈桥驿和段熙仲点校本。水经注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著。原书四十卷,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乃后人割裂改编而成。名为注释魏晋时之《水经》,实以《水经》一书为纲,“布广前文”,加以补充、发展,已二十倍于原书,自成巨著。其援引诸史、地记、杂著等古代著作三百四十余种之多,博采汉魏以来碑刻及文献所载山川景物、人物史迹、风土谣谚、神话传说,结合跋山涉水、寻幽探胜的实地考察所得而撰成,包罗宏富,风格独具,为历史地理学名著。详记水道千余条,一一穷源竟委,指明其源头、流向、经过、支津及河道变迁沿革;且“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旁及山陵、城郭、名胜、奇闻、风俗、人物等,可视为北魏前我国古代地理志之总集。文多山水描画,风韵隽雅,集山水诸记之大成,乃山水游记名著,极富文学价值。尤以《江水·三峡》最为脍炙人口。他如《河水·龙门》、《济水·大明湖》、《滱水·阳城淀》等,亦为名篇。山水景物的刻画与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神话民谣的记载,水乳交融,厚重而有情致;语言深峭净洁,精审富赡,兼骈散之长,对后世山水诗文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山水文学之祖”。清刘熙载谓:“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艺概》)所记以北方水系最为精详,对前人讹误多所厘正,然因南北分裂,“至塞外群流,江南诸派”,作者“足迹皆所未经”,故不免有“传闻失实”之处。流传之本,经历代辗转传抄,不免残缺,且经注混淆,字句有讹。后世研究、校释者数十家,以明朱谋  ,清全祖望、赵一清、戴震、孙星衍考证校释最著名。近代王先谦有《合校水经注》,杨守敬、熊会贞又撰《水经注疏》、《水经注图》,皆著名。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国维《水经注校》。水经注书名。北魏郦道元著。四十卷。其文二十倍于《水经》,内容丰富,体例严谨,所记河流,除《水经》记载的干流一百三十七条外,又引及支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条。详细地记载了河流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是六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有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文笔绚丽生动,在文学上也具有较高价值。引用书籍多达四百余种,今多不传;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的碑刻。本四十卷,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乃经后人分割以足原数。治本书者颇多,著名版本有明《永乐大典》本、朱谋  《水经注笺》,清全祖望《七校水经注》、赵一清《水经注释》、戴震《水经注武英殿聚珍本》、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和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