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杨秉 |
释义 | ![]() ![]() 杨秉 92—165字叔节,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之东)人。东汉名相杨震之子,少传父业,兼通《京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年四十余,才应司空征辟,任侍御史。频出任豫州、荆州、徐州、兖州四州刺史,其后升任任城相。自任刺史、二千石级官员,计日受薪俸,多余部分自己不收。故吏曾送给他一百万钱,杨秉闭门不受。以廉洁著称于世。桓帝即位之后,以能明《尚书》,杨秉被征入宫中侍讲,任太中大夫、左中郎将,升任侍中、尚书。后因上疏劝谏,桓帝不纳,以病为由乞求退职。太尉黄琼上疏,请求让杨秉留宫中侍讲,不宜外迁,留任光禄大夫。当时,外戚梁冀专权,杨秉称病。梁冀被诛后,才出任太仆,升任太常。第二年,白马令李云以谏上被罪,杨秉争之不得,坐免官,归乡里。其年冬天,复征任河南尹,被宦官所诬,坐输作左校,以久旱赦出。经重征,任太常。延熹五年(公元162),代刘矩任太尉。是时宦官势盛,任用亲信遍布天下,竞相掠夺百姓。杨秉乃与司空周景上疏,请求罢免宦官子弟,桓帝从之,天下肃然。七年,桓帝南巡园陵,特诏杨秉。南阳太宗张彪因和桓帝微贱时有旧恩,以皇帝将至为由,多加征调而中饱私囊。杨秉闻之,下书责备荆州刺史,令其将张彪罪状上报公府。当时宦官侯览之弟侯参,任益州刺史,多为贪赃,暴虐一州。杨秉劾奏侯参,囚车征诣廷尉,侯参惊慌不已,于道中自杀。朝廷每有过失,杨秉总是尽忠规谏,多被采纳。杨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不复迎娶。所在以清白著称。诚如其自云:“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后汉书·杨秉传》)正因其如此,才赢得时人及后人的景仰。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