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朱一贵起义 |
释义 | 朱一贵起义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年间台湾人民起义。朱一贵原为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因受到统冶者的迫害,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迁往台湾。他在台湾联络受压迫的群众,准备起义。清统一台湾后,派往台湾的地方官多贪婪残暴,无恶不作,人民忍无可忍。朱一贵利用这一时机,于康熙六十年四月,正式发动起义,台湾各地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击杀清总兵官欧阳凯,队伍发展到三十万人。不久,起义军内部发生分裂,削弱了战斗力。清政府乘机派一万多名军队,六百多艘船只渡海向起义军进攻。闰六月,朱一贵战败被俘。这次起义是乾嘉时期各地人民大规模起义的先声。 朱一贵起义康熙晚年老病交加,有时“神不守舍”“目不辨远近”。因此地方官吏贪污四起。远在台湾的官员更甚,一甲土地征谷八石八斗,折银二两六钱四分多,比内地高出一倍以上。另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这样,在康熙六十年(1721),暴发了朱一贵领导的农民起义。 朱一贵,小名祖,本是福建漳州长泰人。由于生活无着,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随父亲飘流到台湾,充当台厦道的一名辕役。不久被解雇,靠养鸭度日。因好交朋友,慷慨乐施,人称“小孟尝”。 康熙六十年春,凤山县令缺,台郡太守王珍亲摄县政,并委派他的次子执县令政事,征收粮税苛刻,又禁人入山砍竹木,还逮捕集社者数十人。三月黄殿、李勇、吴外、郑定瑞等相约见一贵,商议起事,一贵说,我姓朱,若以明代后裔相号召,从者必众。于是在四月十九,李勇、吴外、郑定瑞、王玉全、陈印等五十二人在黄殿庄中奉一贵为主,各招民众数百人,朱一贵称大元帅,当夜出击,即攻下冈山。斯时,台湾总兵欧阳海,率勇将周应龙,台湾县丞冯迪等进剿。朱一贵先将把总张文学战败。南路起义的杜君英率众一百余人来归一贵。杜君英又召集粤东民工与陈福寿、刘国基等商议共同攻打台湾府。这时草潭的郭国正、翁义,下埤头的戴穆、江国论,新园的林曹、林骞、林琏,小琉球的王忠,均同杜君英议定,约朱一贵共举大事。五月,义军攻下淡水,又在赤山大败周应龙,周逃回台湾府。杜君英攻下凤山县南大营,府治官员连夜送家属逃走。总兵欧阳凯亲率大军驻春牛浦。五月二十六日,朱一贵、杜君英合兵数万,猛攻春牛浦,清军大败,总兵欧阳凯被义军百总杨泰刺死,起义军全歼清军。知府王珍、游击周应龙等逃到澎湖,起义军开进了台湾府。五月二十八日,义军拥立朱一贵为中兴王,建号“永和”。三十日起义军又攻下诸罗,献上清参将罗万仓的首级。 朱一贵的起义,震惊了清廷。这时漳州、泉州也有人想组织起义,厦门的官绅也纷纷逃往深山。闽浙总督满保,派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南澳总兵蓝廷珍率兵一万二千、大小战船六百只前来镇压。七月四日苏天威率义军炮击进攻鹿耳门的清舰。清军前锋林亮的船只剩下六只,但这六只船发炮击中了义军的火药库,清军乘机而上。苏天威、郑定瑞退入安平镇,清军乘胜攻占了安平镇。七月五日,朱一贵派杨来率八千人来援,接着又派李勇驾牛车猛攻安平,和清军展开肉搏,但清军援兵大至,义军才撤退。接着双方又于苏厝甲展开大战,蓝廷珍又率八队援军赶到,从晨打到晚,才撤离府治北退。七月三十日,大雨,土豪杨雄、杨旭骗朱一贵等住沟尾庄,把义军分散开来住宿,夜里将义军火药灌了水,半夜大呼大喊,一贵刚出来查视,即被杨旭派人捆了,猛将翁飞虎也被擒。二人被押去见蓝廷珍,立而不跪,打折了一贵的腿,也不跪。结果二人被押送北京处死。 义军失败之快,与杜君英闹分裂有关。大家拥一贵时,他就不服,不听一贵约束。最后带几万人脱离一贵,单独行动。朱一贵安平之失,他坐视不救。一贵被擒,他逃窜入山。十一月听信清军诱降,率儿子降清。十二月,被押送北京斩首。一贵死后,义军仍在活动,直到雍正四年(1726),被朱一贵封为国公的王忠被执,这场起义才算平息。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