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明朝
释义

明朝 

朝代名。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八月,朱元璋北伐军进占大都(今北京),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同年正月,朱元璋改元洪武,定国号为明,都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代疆域,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和外兴安岭以北及鄂嫩河一带,北到大漠,西北到新疆哈密一带,西南到西藏、云南,南到南海诸岛,东到大海,包括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历十六帝,凡二百七十七年。明亡后,其残余势力曾在南方重建明政权,史称南明。
相关词:
  • 明朝三司

明朝 

相关词:
  • 明朝三司

明朝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统一王朝。公元1368年建立,1644年灭亡,历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若包括南明政权,则为三百年)。综观明朝历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明朝初期,时间从公元1368年至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至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为明朝的建立、发展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完成全国统一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建立各种制度、措施、法令等,从而实现了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集军政大权于皇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明代社会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明成祖朱棣继承、发展了朱元璋的各项政策,使明朝达到全盛。其后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的“仁宣之治”,使这一局面得到巩固。但是,英宗正统年间,宦官王振逐渐窃权干政,国事日非。二是明朝中期,时间从公元1449年至1581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九年),为明朝由发展转向衰落的阶段。从1449年至1521年(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至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六年)的七十多年中,明朝几度发生危机。政治上统治者荒淫怠惰,宦官窃权专政,政治混乱黑暗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加剧,人民的赋役负担日益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农民、矿工等起义,席卷各地,震撼了明王朝的统治。军事上由于武备废弛,边防空虚,以至蒙古瓦剌部长驱入犯,明政府土木之败,英宗被俘。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才使明政权转危为安。其间曾有明孝宗(1488—1505年在位)的“弘治中兴”,进行了政治改革,社会相对稳定。但孝宗死后,随之而来的是武宗的腐朽统治。世宗朱厚熜(嘉靖)即位之初,吸取前朝教训,改革了武宗的一些暴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仅是昙花一现,很快便“举动渐乖,弊端旋复”(《明史·张逵传》),人民的武装反抗斗争接连不断。从嘉靖中期至穆宗朱载垕隆庆时(1567—1572),统治阶级中有识之士如海瑞、高拱和神宗朱翊钧(万历)初年的张居正,先后进行了以改革赋役制度为中心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各方面的改革。这一改革运动(特别是张居正的改革),给濒于覆亡的明王朝带来一线生机,从而延长了明王朝的寿命。三是明朝后期,时间从1582年至1644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为明朝的衰亡阶段。张居正卓有成效的改革,在他死后,遭到破坏。朱翊钧生活奢侈腐朽,怠于政事,政治日趋腐朽黑暗。统治阶级内部党派斗争严重,东林党与邪党之争,势同水火。此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即后之满族)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后改为清)政权,随着其军事力量的强大,屡次进攻,严重威胁明王朝。熹宗朱由天启年间(1621—1627),宦官魏忠贤专权,邪恶派官僚趋炎附势投其门下,结成阉党,迫害忠良,压榨百姓,民众起义与兵变迭起,明政权岌岌可危。思宗朱由检(崇祯)即位,虽然锐意求治,挽明朝于危亡,但因沉痼积重,无济于事,终于爆发了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大顺政权攻进北京,朱由检吊死煤山,明朝灭亡。

明朝因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所以有其独特的历史特点。在经济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嘉靖、万历年间,在封建经济内部荫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政治上,随着城镇市民阶层的发展,产生了市民阶层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因而发生了早期市民的反封建斗争;在思想领域,明朝中期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兴起,他公然批判宋元以来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家正统的宋元理学,宣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思想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明朝后期的李贽,也公然批判理学,蔑视六经,倡导“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人必有私”等反封建理教、反君主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这正是市民阶层政治、经济要求在思想上的反映;在文学方面,产生了反映市民生活的小说《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名著。

明朝的科学技术也有新的发展,航海和造船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建筑艺术高超。明朝后期还涌现了医学家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地理学家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科学家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等著名人物和著作。此外,随着中外关系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的数学、天文、历算、军火制造等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对当时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即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但是,总的来看,明朝中叶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远比西方落后。而且西方在相当于明朝末年时,已步入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尚处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和摧残之下,不能健康地发展,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以致在近代社会始终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这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

明朝世系表


庙号(在位时间)姓名与前代帝王
关系
别称年号

太祖(1368—1398)朱元璋 高帝洪武
惠宗(1399—1402)朱允炆太祖长孙恭闵惠帝建文
太宗、成祖(1403—1424)朱棣太祖四子文帝永乐
仁宗(1425)朱高炽成祖长子昭帝洪熙
宣宗(1426—1435)朱瞻基仁宗长子章帝宣德
英宗(1436—1449)
(1457—1464)
朱祁镇宣宗长子睿帝正统
天顺
代宗(1450—1456)朱祁钰宣宗次子景帝景泰
宪宗(1465—1487)朱见深英宗长子纯帝成化
孝宗(1488—1505)朱祐樘宪宗三子敬帝弘治
武宗(1506—1521)朱厚照孝宗长子毅帝正德
世宗(1522—1566)朱厚熜宪宗孙肃帝嘉靖
穆宗(1567—1572)朱载垕世宗三子庄帝隆庆
神宗(1573—1619)朱翊钧穆宗三子显帝万历
光宗(1620)朱常洛神宗长子贞帝泰昌
熹宗(1621—1627)朱由校光宗长子悊帝天启
思宗毅宗
威宗(1628—1644)
朱由检熹宗五弟庄烈愍帝崇祯


庙号(在位时间)姓名与前代帝王
关系
别称年号

安宗
圣安皇帝
(1645)
朱由崧神宗孙质帝
简帝
福王
弘光
绍宗
思文
(1645—1646)
朱聿键太祖九世孙思文
唐王
隆武
(1646)朱由𨮁朱聿键四弟唐王绍武
(1647—1661)朱由榔神宗孙桂王永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1: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