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方文(1612—1669)清诗人。字尔止,号嵞山,又名一耒,字明农,别号忍冬。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明诸生。少孤,与从子以智年相若,同学十四年,并负才名,又与吴应箕及复社、几社诸君子相厚善。入清,心怀悲愤,放废不自检,母卒后,益浪迹四方。还居金陵,以医卜自活。后又出游,康熙七年(1668)谒明孝陵,次年殁于芜湖客舍。其诗早年所作“高老浑脱,有少陵风”(王泽弘《北游草序》),晚学白居易,“兴会所至,冲口而出,……真至浑融,从肺腑中流出”(施闰章《西江游草序》)。著有《嵞山集》、《四游草》。生平事迹见《国朝耆献类征》卷四七三、《国朝名家诗钞小传》、朱书《方嵞山先生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