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教育
释义 教育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五日(1906.11.30)在日本东京出版。月刊。留日学生小团体爱智会主办,蓝公武、冯世德、张东荪等编撰。以“融合东西”学说,“洗垢穷理”,“扬新阐旧”,“匡正人心”为主旨。鼓吹教育治国,提倡“社会教育”。仅出两期,十一月终刊。

教育 

金朝为适应其统治的需要,重视教育,创办了许多学校。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初设国子监,国子学隶于国子监。金朝各地也纷纷设立学校。诸府学分为女真府学、汉儿府学。大定二十九年(1189),置诸节镇学三十九处,诸防御州汉儿学二十一处。大定中尚设女真府学六处。各县也设学校,县以上为官设,县以下之乡学则多为民办。金代学校皆设有孔庙,以示对儒学的尊崇。学校的设置,为金统治者培养了大批人才和官吏。《金史·文艺传》说:“世宗、章宗之世,儒风大变,学校日盛。士人由科举而位列宰相者甚多。”
相关词:
  • 清代教育事业

教育 

宋代经济文化科技发达,与自上而下地重视教育有直接关系。欧阳修在《吉州学记》中说:“庆历三年,仁宗在天章阁召政事大臣八人,“问治天下之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大臣当时没能答出,后各具条陈呈仁宗。仁宗作出决定,一是发展经济,二是兴办教育。第二年正月,“诏州郡吏以赏罚劝农桑”,三月“诏天下皆立学”。欧深入阐发了这是立国之本,如周朝等这样做的,都为国太平达六七百年。由于朝廷的重视,北宋南宋一直都很重视教育,除太学(国立大学)外,各地都办起了中高等学校。除官学外,私人办学风气很盛,出现了著名的白鹿洞、石鼓、应天、岳麓四大书院。这些书院有当时著名学者如朱熹等执教,成为一学术研究中心,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学术水平,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得到朝廷的支持和赞助。宋朝的教育,从上到下,官、私结合,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人才,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
相关词:
  • 教育兴学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5: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