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中山复国 |
释义 | 中山复国中山国位于今河北定州一带,乃春秋时白狄别族所建。战国初年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魏文侯曾派乐羊率兵越过赵国进攻中山,并于魏文侯四十年(前406)灭之。因赵处于魏与中山之间,魏难以对中山有效控制。魏武侯十六年(前380)前后,当魏忙于同周围各国混战之时。中山武公之子(中山桓公)乘机复国,并迁都于灵寿(今河北平山东北)。史称“中山复国”。中山复国中山国在公元前406年,被魏攻灭。由于魏和中山国之间隔着赵国,魏国不可能强有力地控制中山国,等到魏国与周围国家混战之际,中山国便机复国了。大约在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复国。公元前377年,赵伐中山,战于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次年又战于中人(今河北省唐县西南),此时中山当已复国。战国初年的中山国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县),复国以后迁都于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三级乡)。《世本》载:“桓公徒灵寿”(《史记·赵世家》),桓公当为中山复国后第一个国君。根据近年出土中山铜器铭文,桓公以后有成公、、𧊒。中山原为“白狄别种”,但从已经出土的遗迹、遗物考察,到了战国时代,中山国的文化已经基本上和中原各国相同;它的文字、器物以及墓葬制度,则基本上和中原文化相一致。但是也还保留有部分民族文化的特点。例如用山字形铜器作为礼器,其建筑顶部的脊瓦也作山形状,随葬品有便于携手的帐架及帐内用器,多少保留着游牧生活的遗风。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