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惠士奇 |
释义 | 惠士奇(1671—1741)清吴县(今属江苏)人,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号半农,学者称红豆先生。康熙进士。始官翰林院编修,历充会试同考官、乡试正考官。康熙末、雍正初,连任提督广东学政,倡导经学,擢侍读学士。后因失职罢官。乾隆初,补翰林院侍读。学承其父周惕,治经专主汉代经师之说,言必据典。兼通天文、乐律。著有《易说》、《春秋说》、《礼说》、《大学说》及《交食举隅》等。工诗,辑有《红豆斋小草》、《咏史乐府》及《南中集》等。 惠士奇(1671—1741)清经学家。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康熙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侍读学士。曾典试湖南,督学广东。盛年兼治经史,后尤邃于经学,谓经之义存乎训,识字审音乃知其义,力主由古训以明经义。治经一依汉儒,并旁求于周秦诸子,以其“去古未远”,可以为征,而不肯下取唐、宋经师之说,方法较宋儒为缜密,但较拘泥。传父周惕之学,撰《易说》六卷,搜集汉儒经说,以为汉儒言《易》,虽说法不同,然指归为一,皆不可废。又撰《春秋说》,肯定《春秋》本《周礼》以纪事,而事莫详于“左氏”,论莫正于“穀梁”,专守古文经学之说。另有《交食举隅》、《红豆斋小草》、《咏史乐府》等。 惠士奇(1671—1741)清学者、诗文家。字天牧,又字仲孺,号松崖,又号半农,学者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惠周惕子,惠栋父。康熙五十年(1711)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充湖广乡试正考官,提督广东学政。迁右中允,超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雍正间以事罚修镇江城。乾隆间复起为侍读,以病告归。少工文辞,盛年治经史,晚尤邃于经学。清圣祖尝问廷臣谁工作赋,蒋廷锡以王顼龄、汤右曾与士奇对。其诗沈德潜谓为“近唐人,以自然为宗”,视其父“各有所得”(《国朝诗别裁集》)。著有《红豆斋诗文集》、《易说》、《礼学》、《春秋说》。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一、《清史列传》卷六八、《国朝先正事略》卷三三、钱大昕《惠先生传》。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