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中国哲学发展史
释义 《中国哲学发展史》现代任继愈主编。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七卷。1983年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4年已出版四卷。《导言》称:因“不能满意”60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并力求反映以后某些“观点有了改变,认识有所前进”而编写。根据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全面理解列宁的哲学史定义,认为: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历史;主张不能离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讲认识的发展;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纳入哲学发展过程中予以考察。认为中国哲学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探讨天道观问题;秦汉探讨宇宙构成论;魏晋为玄学本体论;隋唐宋明为心性论问题。指出中国哲学史的三个特点:(1)“封建社会的哲学历史最长”,但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史中自然哲学的成分很少”。(2)“神学化了的儒学占有极大的优势”。指出儒学发展为儒教,经历了千余年的过程,其间“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在汉代,“董仲舒、《白虎通》借孔子的口,宣传适合汉代统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第二次改造在宋代”,“理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儒教的完成”。(3)“有光辉的唯物论和无神论传统”,“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哲学史的精华”。对于佛、道二教作为中国哲学发展的组成部分,给予较多的阐述。全书体例结构比较严密,涉及的内容广泛,也注意了详略选择得当。所引材料翔实、丰富。对论述的哲学问题,大都在总结概括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意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另外也介绍了各种代表性的争论意见和不同看法,有助于读者的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