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师古与师今的斗争
释义

师古与师今的斗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始终贯穿着激烈的斗争。李斯曾形容当时的情况说:“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众以造谤。”(《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思是:当今皇帝统一了天下,分辨是非,独尊法治,然而,崇尚私学的人却互相勾结起来反对国家的法律教令。这群人一听到皇帝下令,就以自己的私学为依据,妄加评说。入朝时口是心非,出朝时便在街头巷尾横加指责。他们以诬蔑君主来提高自己的威望,用立异来显示自己的高明,煽动一些人对国家政令进行攻击和诽谤。事实上,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也确实影响了秦始皇各项改革政令的推行。这场斗争到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更加白热化。一次朝会上,以儒家博士淳于越为首的复古派再一次对郡县制加以攻击。他说:“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并以周朝为复古的榜样,提出在政治上一切都要“师古”。特别要求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思是,不分封难免有一天要被大臣篡位。以此来挑拨秦始皇与大臣的关系。秦始皇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当即给以有力地反驳。李斯指出:“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思是: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上古五帝、三代都没有互相因袭,(我们效法谁呢?)时代不同,治理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李斯还揭发儒生们“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并说“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舆成乎下。”(《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思是,儒生们的观点将会扰乱民心,开历史的倒车。倘若不禁止,必会造君主的权势下降,而臣下结党活动猖狂,统一大局便会被破坏。李斯还具体提出了“非秦记皆烧之”等禁异说的建议。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6: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