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夷”是对四方诸少数部族的统称。(见《孟子·离娄》;《孟子·惠王梁》等篇)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势力大为减弱,春秋时期的政局便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两方面特征。第一,有些诸侯的势力能超过或压倒周天子。第二,有些少数部族不断侵入周王所封之国,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公羊传·僖公四年》)”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随着周天子权威的日趋衰弱,一些强大的诸国侯便想取天子而代之,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又迫使他们不能公开篡位,这样他们才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展开了争夺霸主地位的角逐。这个旗号的提出虽是出于诸侯们的自私目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也起到抑制少数部族扩张势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