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规模生产运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再加上华北地区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抗日队伍缺吃少穿。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组织起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当时中央机关和高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和群众同甘共苦,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在他们的模范行动的带领下,各机关、部队、学校都投入了大生产运动。解放区抗日民主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和部分工商业;机关学校也发展了自给经济;农民广泛组织起来发展农业生产。在1941年至1944年间,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生产,被誉为陕甘宁边区“发展经济的前锋。”大生产运动收到巨大的成效,使抗日根据地军民战胜了严重的物质困难,改善了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进一步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密切了军民关系、干群关系,积累了领导生产和建设的初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