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吝山泽
东晋南朝贵族豪强霸占山林湖泽之称。《晋书·刁逵传》载刁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时,“奴客纵横,固吝山泽”,故名。魏晋前,山泽为国家或公共所有,附近百姓可伐薪捕鱼,以维生计,政府亦得课税。魏晋时,山泽多为豪强所专,百姓与政府皆失其利。北方士族渡江后,在江南占山固泽更突出。其法有建田园野墅,立传邮、招民屯、开山冶炼等,甚至以山水向百姓敛税。东晋政府时弛时禁。元帝建武元年(317)七月,驰山泽之禁。安帝义熙九年(414)驰湖池之禁。成帝咸康二年(336)颁“壬辰之制”,严禁私霸山林湖池,违者以强盗律论,赃一丈以上,皆弃市,然终废。南朝宋大明七年(463)实行占山格制,私有山泽合法化,擅占、多占告止。固吝山泽使“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亦又如兹,斯实理之深弊。”(《隋书·食货志》)但对江南山林、湖泽的开发,尤其是庄园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