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郑玄 |
释义 | 郑玄127—200东汉著名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少为乡啬夫,不愿为吏,父不能禁,遂至太学受业,习今文《易》、《公羊春秋》、《九章算术》等。从张恭祖习《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又西去关中从马融学古文经。玄在外游学十余年归来,聚徒讲学,弟子数百千人。后因党锢事被禁,专心著述,遍注群经,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集汉代经学之大成,世称“郑学”。为别于东汉初年之郑兴、郑众父子,一称“后郑”。解除党禁后,大将军何进,后将军袁隗等召用,皆不就。北海相孔融命高密县为玄特立“郑公乡”,并广开门衢,称“通德门”。后被袁绍举为茂才,表为左中郎将,不就。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时,逼玄随军,病死于途中。一生著述凡百余万言,对古文献整理作出了贡献。但治学喜综合,以不同为同,以《周官》为真周制,凡不合者皆归入殷制;以《礼》注《诗》,造成许多附会。所注《毛诗》、《三礼》收入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另注《周易》、《尚书》、《论语》和律书等。所撰《毛诗谱》显示了《诗经》各部分与政治、风土关系。另撰《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等,均佚。清袁钧有《郑氏佚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