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史思明
释义
史思明(703—761)唐营州宁夷州突厥杂胡,初名窣干,玄宗赐名思明。通六蕃语,与安禄山同为互市牙郎。骁勇善战,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偏将。天宝中,以功擢为将军,知平卢军。天宝十一载(752),从安禄山征奚、契丹,表为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十四载,安禄山反,使其经略河北,次年,攻陷常山(今河北正定)。后为郭子仪、李光弼击败。肃宗即位,子仪、光弼被召至灵武,河北十三郡复为其所据。每破一城,财物、妻女尽为所掠,老幼皆以刀槊残杀之。至德二载(757),安庆绪杀父称帝,他以所属十三郡、八万兵降唐,封归义王、河北节度使。乾元初,复叛。乾元二年(759),于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称大圣燕王,年号应天。旋应安庆绪之请,进兵解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不久杀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寻南下复陷洛阳。后与唐军相持于河南,于洛阳西北邙山大败唐将李光弼、仆固怀恩军。复率军西进永宁(今河南洛宁北),被子朝义所杀。

史思明  ?—761

唐朝叛将。本名窣干,玄宗赐名思明。营州宁夷州突厥人。枯瘦而少须发,勾肩伛背,性情急躁诡奸。与安禄山同乡,相与友善,均以骁勇闻名,会六种民族语言,与安禄山同为互市牙郎。初事幽州节度使,天宝初,屡立战功。累升至将军,知平卢军事。受到玄宗赏识,授大将军、北平太守。天宝十一年(752),经安禄山奏授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都知兵马使。十四年末,安禄山起兵叛乱,任他为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次年正月,他与蔡希德围困颜杲卿于常山(今河北正定),数日城陷。进取饶阳(今属河北),被郭子仪、李光弼偕朔方蕃兵败于嘉山(今河北正定东),后会叛军攻占潼关,玄宗奔蜀,郭子仪、李光弼兵退,史思明遂攻陷河北各郡县。肃宗至德二年(757),以蔡希德合范阳、上党兵马10万,围李光弼于太原。当时正置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安庆绪兵败,龟缩邺郡、被郭子仪率九节度使兵围剿。是年,史思明降唐,封归义王,官授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乾元元年(758),又叛。次年(759)4月,自称应天皇帝,改国号大燕,建元顺天。封史朝义为怀王,周贽为宰相,李归仁为将;变范阳为燕京、洛阳为周京、长安为秦京,更郡为州,铸“顺天得一”钱。是年3月,出兵援救安庆绪,解邺城之围,杀安庆绪及其部将。兵下汴州(今河南开封),西取洛阳,破汝、郑、滑3州,与李光弼相恃于河阳(今河南孟县)。上元二年(761),败唐将李光弼及仆固怀恩于洛阳城外,继而欲西取陕州,未遂,被其子史朝义所杀。
相关词:
  • 郭子仪败史思明于嘉山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0: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