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胡適
释义

胡適

胡適批判
胡適与郭沫若
胡適日记
叶青
谭天
胡適
上海辛垦书店1933年版524页
书报论衡社1933年版
文化研究社1934年版,中华书局1985年
1月版608页
四十自述胡適上海亚东图书馆1937年版、1941年2版
186页,(台湾)远东图书公司1962年2
版,(台湾)文海出版社1984年版
胡適之传
胡適留学日记(原名《藏晖室札记》)
胡不归
胡適
萍社1941年版110页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11月版,(台湾)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论胡適与张君劢
胡適与国运论集
胡適博士纪念集刊
胡適哀荣录
纪念胡適先生专集
夏康农
陈克畴主编
程靖宇主编
史 垚
上海新知书店1948年版68页
(香港)文山出版社1958年6月版94页
(台湾)独立论坛社1962年版138页
(台湾)则中出版社1962年版239页
(台湾)丰稔出版社编印1962年版126页
胡適之先生纪念集程天放等撰 冯爱
群辑
(台湾)学生书局1962年版220页
胡適研究李敖(台湾)文星书店1964年版258页,(台湾)
远景出版社1979年再版280页

胡適评传(第一册)李敖(台湾)文星书店1964年11月再版292
页,(台湾)远景出版社1979年再版275
眼泪的海
胡適的政治思想
苏雪林
杨承彬
(台湾)文星书店1967年3月版248页
(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发行
1967年版
胡適与中西文化 (台湾)水牛出版社编印1968年版324页,
(台湾)牧童出版社1977年版
胡適和一个思想的趋向
胡適思想与中国青年
徐高阮
大明编委会编
(台湾)地平线出版社1970年版170页
(台湾)大明王氏出版公司1970年印行
196页
从胡適晚年思想的转变说起
胡適学术思想
胡適哲学思想
胡適、童世纲与葛思德东方图书馆
胡適
胡適杂忆
胡適先生年谱简编(校正本)
推荐廿世纪学术权威——胡適
廖本郎
赵锡民
杨承彬
陈纪滢
李日章主编
唐德刚
胡颂平
尹雪曼等
(台湾)一元出版社1971年版144页
(台湾)中华武术出版社1973年版94页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3月版162页
(台湾)重光文艺出版社1978年3月版
(台湾)巨人出版社1978年12月版363页
(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37页
(台湾)大陆杂志社1979年3月版115页
(台湾)华欣文化事业中心出版1979年3
月版291页
胡適口述自传唐德刚译注(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版
281页
胡適、李敖及其他
胡適哲学思想资料选——胡適的自传
胡適著译系年目录与分类索引
王光前
葛懋春李兴芝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
馆编
(台湾)前程出版社1981年版180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2月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版192页
胡適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5月版
322页
胡適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胡颂平(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5月版
(10册)
闲话胡適
胡適研究论稿
论胡適
论胡適的《四十自述》
记胡適之
胡適在台湾识字
论胡適南来
闲谈胡適
胡適之与傅盂真
四十五年前的胡適
“五四”运动前后胡適的政治面目
石原皋
耿云志
耿云志
林一平
徐盈
黄纯青
殷海光
姚驰原
景樵
龚选舞
曾文经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209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版548页
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申报1936年1月9日
前线日报1947年9月18—20日
台湾新生报1948年2月21日
中央日报1948年12月19日
公论报1949年2月17日
*中央日报1952年12月9日
*中央日报1952年12月17日
人民日报1954年12月27日,新华月报
1955年1期
五四运动中的胡適和杜威王若水人民日报1954年12月28日,新华月报
1955年1期
胡適的思想面貌和国故整理李长之光明日报1954年12月28日,新华月报
1955年1期
鲁迅笔下的胡適吴忠匡江山人民日报1955年2月3日,新华月报
1955年3期
胡適与黄兴
胡適决心再奋斗十年
胡適与黄纯青
胡適与梁启超
胡適与徐志摩
李敖
王洪钧
李敖
李敖
李敖
*中央日报1955年3月27日
*中央日报1956年10月12日
*中央日报1956年12月21日
*中央日报1957年3月15日
*中央日报195Z年4月5日

胡適与中央研究院
胡適之先生在纽约
胡適在五四运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胡遭七十生日前夕散记
一代哲人胡適之
朱家轩
不速客
刘广铭
黄顺华
*中央日报1958年3月3日
*中央日报1958年4月5日
光明日报1959年4月30日
*台湾新生报1960年12月17日
*中央日报1962年2月25日
播种者胡適李 敖*自立晚报1962年2月25日,*文星1962
年9卷3期
胡適博士生平与著作 *台湾新生报1962年2月25日
胡適博士逝世前半日记
胡適博士生前二三事
胡適之先生二三事
李济教授谈胡適行谊
我所亲炙的胡適之先生
当国家艰危时的胡適先生
胡適与言论自由
羊汝德
石永贵
陶希圣
李青来
程天放
李青来
*联合报1962年2月25日
*新闻报1962年2月26日
*中央日报1962年2月26日
*中央日报1962年2月27日
*中央日报1962年2月28日
*中央日报1962年3月2日
*联合报1962年3月2日
际雪屏谈胡適
国语运动中的胡適与赵元任
胡適之与新诗
悼大师话往事
胡適北平脱险记
中西论战与胡適之
季子继
朱 信
覃子豪
苏雪林
敖凤翔
*目立晚报1962年3月4日
*联合报1962年3月4日
*联合报1962年3月4日
*联合报1962年3月4—20日
*台湾新生报1962年3月5日
*自立晚报1962年3月14—24日
追念胡適之先生二三事
江冬秀夜忆胡遭
胡適之先生的最后历程
胡適与中国近代化
江冬秀谈胡適生平
我所认识的胡適之先生
余思贤
赵 炜
凤 之
宣从文
赵 炜
毛子水
*中央日报1962年4月2日
*自立晚报1962年7月31日
*新闻报1962年10月16日
*公论报1062年10月21日
*自立晚报1963年2月24日
*台湾新生报1963年2月25日,*传记文
学1963年2卷3期,*师友记第67页
胡適与西潮
胡適与新诗
胡適的母亲
胡適与竞业旬报
费海玑谈胡適
胡適弃农学文
胡適之先生为文的态度
胡適与铃木大拙
胡適和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
胡適晚年在台北
质 素
美 莹
美 莹
吴崇文
冯龙海
春 馥
归 人
杨君实
胡曲园
*中央日报1964年4月22日
*新闻报1965年2月24日
*新闻报1965年5月8日
*新闻报1965年10月8日
*自立晚报1966年6月1日
*新闻报1966年9月22日
*中华日报1970年11月17日
*中央日报1970年12月8、9日
文汇报1979年6月3日
团结报1985年4月6日,台港之窗(福州)
1985年5月21日
胡適之与善后会议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双 林
胡 適
向导周报1925年106期
新月1931年3卷4期,中国现代思想史资
料简编第3卷第159页,中国现代政治
思想史资料选辑(上册)第204页,*胡適
文存第4集第607页,胡遗文选第1页
时人汇志——胡適
胡適之
 国闻周报1934年11卷1期
人间世1934年3期
孙行者和胡適
胡適之
庶 谦
温源宁原作 倪受
民迻译
读书生活1935年3卷4期
逸经1936年14期
胡適论
北大与北大人——胡適先生
胡 绳
朱海涛
新学识1937年1卷4朋
东方杂志1943年39卷13期,东方杂志
1944年40卷u期
胡適之和“好政府”胡明树野草1947年新3号

周作人胡適之合论
胡適之先生与文学革命
胡適之先生在台湾
台南与胡適
“维桑与梓,必恭敬之”胡適之先生台南访旧追
白坚离
陈纪滢
罗敦伟
朱锋
衡五
野草文丛1948年9期
*畅流1952年6卷8期
*畅流1952年6卷9期
*台南文化1953年2卷4期
*台南文化1953年2卷4期
胡適之先生新五四精神
胡適这个人
鲁迅先生笔下的胡適
抗日战争初期胡適的卖国罪证(胡適日记摘录)
罗敦伟
荣孟源
王景山
*畅流1954年9卷2期
中国青年1955年1期,历史笔记第371页
文艺学习1955年2期
近代史资料1955年2期
鲁迅和瞿秋白笔下的胡適
批判胡適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前后的
反动政治主张
揭露一九一七年至一九四九年胡適的反动面貌
姚虹
许世华等
文艺报1955年2期
历史教学1955年6期
历史教学1955年7期
胡適先生对苏俄看法的四阶段李敖*大学杂志1957年2卷6期,*文星1963
年11卷5期
“五四”时期的胡適
“五四”运动时期的右翼资产阶级代表——胡適
五四时期的胡適其人
谈谈“我的朋友”胡適之先生(上、下)
胡適与国运
纪念適之先生
一个新闻记者眼中的胡適之先生
胡適言行平议
万发云等
李坚
张若达
季夏
殷海光
陈之迈
于衡
中学历史教学1958年2期
中山大学学报1959年1、2期
历史研究1959年6期
*大学生活1959年5卷11、12期
(*自由中国1959年20卷9期
*传记文学1962年1卷2期
*新时代1962年2卷4期
*学粹1962年4卷2期
我对胡適先生的认识
胡適底“盖棺论定”(上、中、下)
胡適博士的盖棺论
谈胡適
胡適之与“全盘西化”
小心求证“播种者胡適”的大胆假设
深夜怀友
一个伟大书生的悲剧
適之先生二三事
倒在战场上的老将军(敬悼胡適之先生)
追忆胡適之先生
中国的良心——胡適
为“播种者胡適”翻旧帐
我看胡適之先生
梦译
金耀基
李焰生
孙陵
徐高阮
郑学稼
叶公超
徐复观
黎东方
胡秋原
蒋复穗
余光中
李敖
蒋廷黻
*自由太平洋1962年6卷4期
*大学生活1962年8卷3—5期
*政治评论1962年8卷10期
*政治评论1962年8卷11期
*文星1962年9卷4期
*文星1962年9卷4期
*文星1962年9卷5期
*文星1962年9卷5期
*文星1962年9卷5期
*文星1962年9卷5期
*文星1962年9卷5期
*文星1962年9卷5期
*文星1962年9卷5期
*文星1962年9卷6期,*蒋廷黻选集第6
集第1259页
孔子与胡適
我与胡適之先生
我印象中的胡適之先生
我所能够知道的胡適之先生
追念胡先生
胡適与丁文江(上、下)
怀念胡適之先生
我和胡適之先生
適之先生二三事
三次茶会忆大师
追念適之先生
胡適之先生平生及其贡献
记普灵斯顿大学葛斯特东方图书馆追悼胡適之
先生著作展览会及其相关之史料
东方望
周德伟
安黎
韵笙
陈咸森
朱文伯
陶希圣
凌鸿勋
刘真
岳荪甫
谢冰莹
李书华
庄 申
*文星1962年10卷1期
*文星1962年10卷1期
*建设1962年10卷12期
*民主潮1962年12卷6期
*民主潮1962年12卷6期
*民主潮1962年12卷11、12期
*自由谈1962年13卷4期
*自由谈1962年13卷4期
*自由谈1962年13卷4期
*自由谈1962年13卷4期
*民主宪政1962年21卷10期
*大陆杂志1962年24卷10期
*大陆杂志1962年24卷10期

五四巨人最后历程亲记
胡適与政治
胡適之先生与中国公学——为胡先生逝世周年
纪念而作
罗教伟
王世杰
杨亮功
*畅流1962年25卷3期
*中国一周1962年620期
*传记文学1963年2卷3期
我的先生胡適之——回国就学师长印象记之一
適之先生博士学位补遗
胡適传
洪炎秋
胡颂平
毛子水
*传记义学1963年2卷3期
*传记文学1963年3卷2期
*新时代1963年3卷3期.*文星1963年
11卷5期,*师友记第9页
“克难苦学记”及“中年自述”序
胡逋先生与民主的修养
胡適之先生
胡適之先生的治学与治事
从適之先生的墓园谈起
同宗因缘
回忆一颗大星陨落——记胡適之先生最后的三
胡適
王洪钧
朱文长
杨亮功
胡颂平
胡惠宣
杨树人
*传记文学1963年3卷6期
*文星1963年11卷5期
*文星1963年11卷5期
*传记文学1964年4卷2期
*传记文学1964年4卷2期
*传记文学1964年4卷5期
*文星1964年13卷4期
胡逋先生事略稿 *大陆杂志1964年28卷5期
胡 適(上、下)陈敬之*畅流1964年29卷12期,30卷1期,*
国新文学的诞生第94页
三位卯字号人物(蔡孑民、于右任、胡適之)
胡適的时代和他的思想(上、下)
胡適之先生的反对袁世凯独裁帝制和对推翻北
洋军阀的功绩
杨亮功
郭湛渡
陶元珍
*传记文学1965年6卷3期
*文星1965年16卷1、2期
*新中国评沦1965年24卷4期
胡適手稿与思想
关于胡適之先生的一种第一手资料
胡適与陈衡哲的一段往事
章太炎与胡適之的一些是与非
也谈“胡適的书信”
胡適之先生的青年时期(上、下)
费海玑
陈之迈
郭学虞
赵家铭
吴春富
*现代学苑1966年3卷7期
*传记文学1967年10卷2期
*传记文学1967年10卷5期
*传记文学1967年11卷4期
*出版月刊1967年22期
*中外杂志1968年3卷4、5期
蔡元培与胡適
胡適与陈衡哲
胡適与新闻记者
胡適之与章行严
胡適先生传略
抗战期间两“过河卒子”——胡適之与陈光
赵家铭
刘咏娴
于衡
粱敬锌
毛子水
吴相湘
*传记文学1968年12卷1期
*中钋杂志1969年6卷1期
*中外杂志1969年6卷4期
*传记文学1969年15卷6期
*传记文学1970年17卷4期
*传记文学1970年17卷5期
胡適先生年谱简编
念人忆事(四):胡適之先生
胡適小传
胡適(1891—1962)
胡颂平
徐讦
李立明
*大陆杂志1971年43卷1期
*传记文学1972年21卷3期
*文坛月报1972年327期
*传记文学1973年23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104页
胡適传——五四前后余秋雨学习与批判1974年l期,历史人物集第
188页
胡適之有一段情
胡適、童世纲与葛恩德东方图书馆(上、下)
胡適论
胡遗和陈独秀——五四与新文化运动之二
每月专题人物:胡適
追思胡適、林语堂两博士
关于胡適直之先生的几件事
司马平
陈纪滢
书政通
李霜青
毛子水等
何聊奎
薛光前
*春秋1975年22卷1期
*传记文学1975年27卷1、2期
*夏潮1976年1卷8期
*中外杂志1976年20卷1期
*传记文学1976年28卷5期
*传记文学1976年28卷6期
*传记文学1976年28卷6期,*故人与往
事第131页
胡適之先生二三事补述
胡適传略
陶希圣
周邦道
*传记文学1976年28卷6期
*华学月刊1976年53期

回忆胡適之先生与口述历史(1—10)唐德刚*传记文学1977年31卷2期一1978年32
卷6期
胡適的为人与治学 海外文摘1977年341期
胡適与文学革命
闲话胡適
我所记得的胡適之先生几件事
胡適的自传(1—12)
周阳山
谢康
章元羲
唐德刚
*仙人掌杂志1978年2卷5期
*中外杂志1978年23卷4期
*传记文学1978年32卷6期
*传记文学1978年33卷2期—1979年35
卷2期
胡適博士学位考证
胡適的博士学位问题与博士口试
胡適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胡適逝世目击记
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胡適的历史作用
式论胡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夏志清
严冬阳
耿云志
陈尔靖
孙昌熙史若平
朱文华
*传记文学1978年33卷5期
*艺文志1978年157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1辑
*中外杂志1979年26卷2期
文史哲1979年3期
复旦学报1979年3期,新华月报1979年
5期
评胡適“五四”前后的哲学思想胡曲园复旦学报1979年3期,新华月报1979年
5期
胡適之先生传毛子水*传记文学1979年34卷3期,*学府纪
闻·国立北京大学第242页
论胡適早期的白话诗主张与创作
从“文学改良刍议”到“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评“五四”前后胡適的哲学思想
朱德发山东帅院学报1979年5期
学术月刊1979年5期
胡適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我所认识的胡適
忆说党外人士胡適——为纪念胡適九十冥诞作
给胡適在“红学”史上以应有的地位
试论胡適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和作用
耿云志
柳无忌
韩凌霄
薛瑞生
吴定宇
历史研究1979年5期
*传记文学1979年34卷6期
*中外杂志1980年27卷1期
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1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0年2期
也谈胡適——纪念胡適之先生逝世十八周年
从胡適与吴晗来往函件中看他们的师生关系
胡適与民间文学
关于胡適与《新青年》关系的一点考证
刘海粟与胡適
对胡適的几点看法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適
鲁迅与胡適
简论胡適与辛亥革命
胡適与辛亥革命
陶行知与胡適逸闻
鲁迅与胡適
胡適与《诗经》
评“五四”时期胡適文学革命主张和创作实践
胡適的目录学理论与实践
胡適与辞书
胡適论
胡適与宋明理学
也谈胡適在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胡適思想方法述评
浅谈鲁迅和胡適的关系——《论鲁迅与同时代
人》一节
程靖宇
汤 晏
蔚家麟
王德禄等
谷苇
罗尉宣
王金铻
吴定宇
曹伯言等
曹伯言季维龙
刘心林
黄艾仁
胡义成
严思图
季维龙
季维龙
任访秋
李兴芝
张晋业
杨忠文
吴定宇
*传记文学1980年36卷2期
*传记文学1980年37卷2期
新疆大学学报1980年4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4辑
随笔1980年10集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1年1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2期
中山大学学报1981年3期
社联通讯(上海)增刊1981年5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5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1年7、8期
社联通讯(安徽)1981年19期
江西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1期
艺谭1982年2期
图书馆工作1982年2期
辞书研究1982年2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2期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2年3期
研究生学报(华中师院)1982年4期
求是学刊1982年5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3年1期
胡適之先生何以能与青年人交朋友
论鲁迅与胡適的历史联系
鲁迅与胡適
邓嗣禹
黄艾仁
任访秋
*传记文学1983年43卷1期
鲁迅研究1983年2期
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3期

胡適早期的新诗理论和实践
从主张和平到主张抗战的胡適
韦学贤
张忠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3期
*美国研究1983年13卷4期,*传记文学
1984年44卷2、3期
看“五四”论胡適
评胡適的历史学成就及其理论和方法
胡適一九二四年在辽宁的两次讲演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上、中、下)
王远义
耿云志
杨志和
余英时
*中国论坛1983年16卷3期
历史研究1983年4期
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5期
*明报月刊1983年18卷5—7期,*传记文
学1984年44卷5、6期
胡適与《独立评论》
胡適和五四时期的学生运动
顾颉刚与胡適
胡適与新诗
胡適与地方志
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的胡適
胡適的假改革主义
赵海啸
张德旺
黄艾仁
殷登捷
季维龙
张德元
(美)林毓生著穆
善培译
新闻研究资料1983年总18辑
研究生论文集刊(吉林大学)1984年1期
艺谭1984年3期
中文自学考试辅导1984年3期
安徽史志通讯1984年3期
辽宁大学学报1984年4期
齐鲁学刊1984年5期
胡適与鲁迅的交谊
胡適原为诤臣诤友
胡適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胡適的读书方法
胡適与陈独秀
胡適年谱
现代诗人简介(一)(胡適、沈尹默、玄庐、叶圣
陶)
周质平
周谷
张德旺
季维龙
耿云志
易竹贤
周良沛
*明报月刊1984年总223期
*传记文学1985年46卷1期
求是学刊1985年1期
图书馆工作1985年1期
安徽史学1985年2期
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2、3期
名作欣赏1985年5期
千家驹论胡適唐德刚序千家驹
*传记文学1985年46卷6期
胡适哲学思想研究
简论胡適与易卜生
胡適与陈独秀
胡適之
黎洁华
朱文华
一丁
国内哲学动态1985年9期
社会科学(上海)1985年10期
*申报月刊1985年68期
二十今人志第7页
胡適扯谈面面观
胡適之先生的政治人格与政治见解
论五四运动时期的胡適
林异子
王世杰
胡曲园
人物杂志三年选集第284页
*王世杰先生论著选编第520页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2)第361页
五四时期的胡適
胡適
胡適之
陈铁健
赵景深
温源宁著林语堂
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第218页
*文人印象第63页
文人画像第63页
漫谈胡適
关于胡適的二三事
记胡適之
胡適与哲学史
胡適在广州
胡適之尊重女权
胡適与鲁迅
高一涵
洪静渊
希平
如蝇
粤士
孔尊
文化史料(丛刊)第5辑第187页
文化史料(丛刊)第5辑第202页
文坛史料第119页
文坛史料第288页
文坛史料第290页
文坛史料第294页
*文坛五十年正编第180页
胡適
忆胡適之先生
胡適
(美)勃德等编
赖景瑚
耿云志
中华今代名人传第87页
*中外人物专辑第4辑第1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5辑第
91页,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卷)第1380
胡適
胡適—美国归来的白话文学倡导者
胡適
贾逸君
王世祯
林怀卿
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学术第32页
*中国风云人物第316页
*中国历代名人120位第397页

胡適杨永彬*中国历代思想家第10册第6679页,*
国历代思想家第56册
胡適(1891—1962)
胡適
胡適
胡適
张敏孝
傅润华
任访秋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320页
中国当代名人传第106页
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第296页
*中国近代学人像传(初辑)第119页
胡適的政治思想
胡適
邵德门
石峻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第367页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下册)第663
胡適李立明*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235页,*现代
中国作家评传(1)第15页
胡適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6页
胡適传略
胡適
胡適
胡適
新闻界名人介绍:胡適(1891—1962)
陈金淦
赵金铭
白吉庵
阿英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下)第362页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第3分册第40页
中国现代教育家第1卷第342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15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668页
胡適(1891—1962)
反共必然走上反动和卖国的道路——评胡適的
政治生涯
庄葳等
谢庆奎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31页
北京大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论
文集第62页
建国方略与胡適
国父、胡適、陆仲安
胡適之
胡適
胡適
胡適传
蔡元培——胡適——博斯年
新文化导师胡適先生
胡適之的故事
胡適字適之
吴相湘
吴相湘
王世祯
谭慧生
吴相湘
毛子水
毛子水
李德安
晓恬
*民国人和事第24页
*民国人和事第35页
*民国人豪图传第328页
*民国伟人传记第523页
*民国百人传第1册第113页
*师友记第9页
*师友记第105页
*当代名人风范(3)第921页
*当代名人故事第1辑
名人录第99页
四十自述一章胡適名家传记(上海)第107页,名家传记(重
庆)第58页,近人自传选第96页
胡適之林语堂名家传记(上海)第208页,名家传记(重
庆)第125页
胡適
从文学改良到阵前叛变——剖视五四文学革命
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胡適
李德安
以群
*访问学林风云人物(上集)第135页
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论文集第165页
胡適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耿云志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文选(2)
第310页
胡適
胡適先生评传
论二十年代胡適的世界观
胡適对社会改革的主张与理想
王森然
王森然
袁伟时
贾祖麟著张振玉
*近代三十家评传第353页
*近代三十家评传第353页
近代中国人物第328页
*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自由主义第321页
理想与实证的结合——胡適的政治思想
胡適思想评论
胡適(1891—1962)
我所认识到的胡適之先生
在上海
傅丰诚
张君劢
周邦道
沈刚伯
胡適
*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自由主义第345页
*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自由主义第377页
*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第147页
*沈刚伯先生文集(下册)第697页
我的童年第32页
胡適(附適之先生的生平和他的著作) *作家印象第61页
胡適
胡適
胡適
方青
刘葆
坦荡荡斋
*现代文坛百象第1页
*现代中国人物志第304页
现代中国名人外史第234页

胡適赵聪*现代中国作家列传第7页,五四文坛点滴
第15页
胡適
胡適(1892—1962)
忆胡適先生
胡適之、梁漱溟、熊十力——三位北大哲学系教
授的风范与创建
韦政通
编纂组
曹建
冯炳奎
*现代中国思想家第7辑第1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0册第121页
*学府纪闻·国立北京大学第332页
*学府纪闻·国立北京大学第311页
北大感旧录——胡適之
胡適之与《竞业旬报》
胡適之先生二三事
先母行述(1873—1918)
十七年的回顾
我的歧路
论胡適之先生
鲁迅和胡適
周作人
陆丹林
梁实秋
胡適
胡適
胡適
阮毅成
彭定安 马蹄疾
*知堂回想录第497页
革命史谭第275页
*看云集第17页,梁实秋自选集第353页
胡適文存第一集第787页
胡適文存第二集(下卷三)第1页
胡適文存第二集(下卷三)第91页
*前辈先生第45页
鲁迅和他同时代的人(上卷)第209页
胡適(1891—1962)
胡適(1891—1962)
 新安人物志第168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卷第830页

胡適

胡适年谱曹伯言 季维龙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970页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评传
易竹贤
沈卫威
朱文华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427页
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311页
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381页

胡适口述自传胡 适口述 唐德
刚译
华文出版社1989年版315页,安徽教育出
版社1999年版276页
胡适年谱
胡适研究资料
胡适与中西文化
耿云志编
陈金淦编
王鉴平 杨国荣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46页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884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91页
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美)周明之 雷颐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71页
胡适:开风气的尝试者
胡话评传
朱文华
章 清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27页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329页
胡适之评传(美)贾祖麟 张振
玉译
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版307页
胡适——首开风气的尝试
胡适与中国现代化
胡适与中国的名人
胡适传
四十自述
名士风流:胡适的魅力
胡适留学日记
易竹贤
黄艾仁
白吉庵
胡 适
刘筱红
胡 适 谢 军
钟楚楚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84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421页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507页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版134页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53页
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395页
无地自由:胡适传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
沈卫威
罗尔纲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487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184
蒋介石和胡适
我的朋友胡适之
胡适自传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刘健清等
萧南选编
胡 适
罗志田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67页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84页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343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80页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
义(1917—1937)
(美)格里德 鲁奇
译 王友琴校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99页
胡适研究丛刊(1—2)
胡适自叙
胡适与中国文化转型
胡适传论
胡适新论
耿云志主编
胡 适 李燕珍编
宋剑华
胡 明
耿云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996年版2册
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228页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75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2册
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311页
胡适书信集(上、中、下)耿云志 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册
胡适家书
胡适日记
胡适文化思想论析
胡适与韦莲司:深情十五年
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
自由之师:名人笔下的胡适、胡适笔下的名人
杜春和编
胡 适 沈卫威编
吴二持
周质平
杜春和等编
朱文华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62页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53页
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176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45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册
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308页
胡适手札(上、下)胡 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1998年版2
胡 适
胡适留学日记(上、下)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与他的论敌(上、下)
胡适传
胡适评传
沈卫威
胡 适
欧阳哲生
小 田 季 进
耿云志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版165页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册
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2册
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373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632页
胡适杂忆(美)唐德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增订本)1999年版
343页
胡适的海外生涯
自古成功在尝试:关于胡适
尝试者:胡适
杨沐喜
沈卫威编
刘筱红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64页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350页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53页

鲁迅与胡适: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两位智
孙 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529页
解析胡适
追忆胡适
胡适留学日记
五四人物简介:急剧倒向反动营垒的胡适
胡适在《红楼梦》研究上的功过
欧阳哲生选编
欧阳哲生选编
胡 适
郑春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539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551页
岳麓书社2000年版395页
解放日报1979年4月30日
光明日报1980年8月16日
胡适在纽约的时候
我所接触的胡适
胡适夫妇之间
“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
梁漱溟谈胡适
描绘“这一个”的独特道路——读《胡适传》
胡适研究的新拓展——读易竹贤《胡适传》
湖畔听汪静之话胡适
“再造文明”——文化重建——从近代文化史看
胡适
李 奕
王瘦梅
鹿 苑
周溯源
丁介辉
秦志希
邹建军
张 新
杨国荣
人民政协报1986年2月21日
团结报1986年3月1日
人民政协报1986年6月24日
人民日报1987年3月2日
人民政协报1987年11月13日
人民日报1988年3月19日
文学报1988年9月22日
团结报1988年10月22日
文汇报1989年1月31日
《威权》与陈独秀被捕案——胡适脞谈之一
两位前驱者之间——胡适脞谈之二
胡适的感情世界——胡适脞谈之三
胡适介绍周作人去燕京大学的时间经过
呼唤胡适之灵的“真谛”所在
胡适与罗家伦在五四时期
侧影——参观台北胡适故居
胡适与《独立评论》周刊
胡适在北大的最后两年
胡适和胡适以后
陈漱渝
陈漱渝
陈漱渝
舒 芜
戚 方
习五一
陈漱渝
肖 朴
伊 洛
弋 人
团结报1989年2月18、21日
团结报1989年2月25日
团结报1989年2月28日
文艺报1989年11月4日
光明日报1989年11月14日
团结报1990年5月16、19日
团结报1990年5月19日
团结报1990年6月30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8月25日
文艺报1990年6月16日,文艺理论与批
评1990年3期
胡适历史考证方法的分析
关于胡适和闻一多
评胡适的《终身大事》
胡适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胡适的文学改良论是形式主义吗?
论胡适的文化观
胡适年谱
浅谈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胡适是一个怎样的人?(续 续完)
胡适原是李唐后裔
胡适晚年在美国的情况
论胡适与白话文运动
略论胡适的二重性
胡适文学理论探源
胡适著译书目系年
论胡适何时投向敌对营垒
评胡适对清代朴学方法的改造
我对胡适的印象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胡适反封建
主义平议
赵俪生
程千帆
朱文华
孙荣奎
戴光宗
曾乐山
易竹贤
杜蒸民
易竹贤
田 文
纪 言
李明渊
余世南
周质平
易竹贤
吴定宇
杨国荣
叶 由
杜蒸民
学术月刊1979年11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2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3年1期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3期
社会科学1983年4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5期
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2期
安徽史学1985年2期
人物1986年1、2期
名人传记1986年1期
文史通讯1986年1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文科)1986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2期
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2期
贵州大学学报1986年2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3期
南京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3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6年4期
毛泽东与胡适
郁达夫与胡适
胡适和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适之年谱长编初稿》订补(1919—1925年部
分)
黄艾仁
许风才
李 庆
宋剑华
安徽师大学报1986年4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6年4期
近代史研究1986年5期
文教资料1986年6期

胡适坐班房记
“大胆假设”与胡适其人
胡适传略
胡适家世源流
胡适与“好人政府”
论胡适对新文学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科学观
五十年前胡适的日记(一)——纪念胡适之先生
逝世二十五周年
阿 黄
冯 并
耿云志
颜 非等
李 明
宋剑华
青 原
胡 适遗稿 本刊
资料室
名人传记1986年6期
群言1987年1期
晋阳学刊1987年1期
徽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期
百科知识1987年1期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1期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1期
*传记文学1987年50卷2—4期
一篇从未发表过的胡适遗稿
胡适时代·卷土重来(讲稿大纲)——胡适先生
逝世廿五周年纪念讲演会讲稿之一
傅安明
唐德刚
*传记文学1987年50卷3期
*传记文学1987年50卷3期
胡适对两广“六一事变”也有熄火之功
我保存的两件胡适手迹
胡适之先生给我的十四封信(上)
胡适与饶毓泰
胡适风格(特论态度与方法)——胡适先生逝世
廿五周年纪念讲演会讲稿之二
李若松
夏志清
吴大猷
郑仁佳
周策纵
*传记文学1987年50卷3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2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6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6期
*传记文学1987年50卷3期
胡适、陈独秀、鲁迅——五四回想之三
论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胡适禅家史研究平议
“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改良主义述评
试谈研究和评价胡适中存在的问题——兼谈如
何研究与评价历史人物
李泽厚
吴芳和
楼宇烈
刘家宾
刘家宾
福建论坛1987年2期
江淮论坛1987年2期
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3期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3期
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3期
一代宗师与资料工作——读《胡适口述自传》有
闻继宁情报资料工作1987年3期
胡传之死及胡适的态度
胡适的中西文化观简评
胡适父亲胡传之死及其他
闲话胡适(2、3)
胡适与溥仪
论胡适接编后《每周评论》的政治方向
春风难逾礼教关——胡适的婚姻与爱情(上、
下)
石原皋 沈 寂
杜蒸民 房列曙
戚其章
石原皋
黄艾仁
张德旺
李晚成
安徽师大学报1987年4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7年4期
安徽史学1987年4期
艺谭1987年5、6期
艺谭1987年5期
北方论丛1987年5期
现代家庭1987年6、7期
论胡适的文艺美学思想
五四时期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评议
胡适的晚年
浅论胡适的研究方法
新旧交替时期两位文人的探讨——张元济、胡
适往来信札谈起
宋剑华
欧阳哲生
周尊攘
艾 瑛
(新西兰)宋曼英
江淮论坛1987年6期
求索1987年6期
文汇月刊1987年10期
社会科学评论1987年12期
出版史料1988年1—4期
胡适全盘西化论述评
胡适与白话文学运动
胡适与文学革命运动——纪念“五·四”文学革
命运动七十周年
王荣科
李 庆
叶 由
学术界1988年1期
安徽大学学报1988年1期
南京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1期
胡适与整理国故
评胡适的禅宗史研究
对《胡适家世源流》的一点辨析
胡适与婺源历史上的回皖运动
胡适政治评论之我见
三十年代胡适政治主张的变迁
学者大使胡适
一九四九年以后的胡适
重评胡适
刘筱江
潘桂明
徐子超
杨 浩
胡 晓
周玉和
耿云志
刘坤生
欧阳哲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1期
安徽大学学报1988年1期
徽州师专学报1988年2期
徽州社会科学1988年2期
徽州社会科学1988年2期
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2期
民国春秋1988年2期
华文文学1988年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2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胡适
胡适原名小考
为胡适说几句话
从《竞业旬报》看早期胡适的革命思想
胡适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启蒙思想
胡适实用主义真理观之我见
杜蒸民
楚 汛
季羡林
欧阳哲生
王 辉
杨翰卿
安徽史学1988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3期
群言1988年3期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4期
安徽大学学报1988年4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4期
具史家胆识,含风骚神韵——评易竹贤著《胡适
传》
辛之勤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4期
论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合理性与
局限性
陈道德湖北大学学报1988年4期
论陶行知与胡适
胡适留美期间政治思想新探
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文化“韬略”
关于胡适中西文化观的评价
论胡适青少年时代的思想演变历程
胡适的婚外恋
胡适婚姻:文化心态的透露
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胡适人生观
胡适评说林琴南
胡适人生哲学简论
胡适与古史辨派
胡适与抗战
两代学人,一对挚友——张元济与胡适的交往
试论胡适五四时期对文艺理论建设的贡献
王 越
欧阳哲生
陈 杰
胡 明
宋剑华
沈卫威
王鉴平
王鉴平
黄艾仁
夏国乘 奕 灏
杜蒸民
耿云志
柳和城
刘 畅
教育论从1988年4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5期
中州学刊1988年5期
文学评论1988年6期
学术界1988年6期
名人传记1988年8期
书林1988年8期
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10期
博览群书1989年1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1期
安徽史学1989年1期
安徽史学1989年1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9年1期
乐山师专学报1989年1期
中西汇合与全盘西化——胡适中西文化观演变
的一点分析
王鉴平中州学刊1989年1期
胡适家书选杜春和选编安徽史学1989年2、3期
“五四”启蒙运动中胡适的文化批判意识述论
——从李敖的“胡适论”到《河殇》
吴二持汕头大学学报1989年2期
胡适、陈独秀、鲁迅对五四新文学贡献之比较
胡适的实用主义及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胡适对红学的贡献
惠振宇等
刘林平
邓庆佑等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9年2期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2期
红楼梦学刊1989年2期,红楼梦研究1989
年2辑
胡适杂忆
胡适:一个精英的悲哀
略评胡适的中西文化观
论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论胡适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理论建树与学
术贡献——《胡适与中国文艺复兴》之一
唐德刚
傅 鉴
丁桢彦
宋剑华
宋剑华
文汇月刊1989年2期
书林1989年2期
重庆社会科学1989年2期
河北大学学报1989年2期
海南师范学校学报1989年2期
评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胡适与戴学(上、下)
1940—1942年胡适、魏道明等致蒋介石电文留
底抄件一组
彭 汶
方利山
张开森编选
江淮论坛1989年2期
徽州师专学报1989年3、4期,1990年1期
民国档案1989年3期
从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融看胡适的科学方法
胡适的实验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胡适对清代“朴学”方法的总结与评价
五四时代的胡适、傅斯年、顾颉刚三位先生
胡适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纪念五四运动七
十周年
王鉴平
陈道德
孔 繁
杨向奎
易竹贤
福建论坛1989年3期
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3期
文史哲1989年3期
文史哲1989年3期
武汉大学学报1989年3期
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化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还胡适一个历史真面目——评朱文华的《胡适
评传》
房德邻
蔡尚思
杨希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3期
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3期
重庆社会科学1989年3期

略论五四时期的胡适
播种者胡适
略评胡适论徽商
论胡适的历史哲学
搴旗作健儿——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沈从文与胡适
试论胡适在“五四”时期的政治主张——兼评
“问题和主义”之争
张明廉
(台)李 敖
钱耕森
杨国荣
陈漱渝
黄艾仁
智效民
西北师大学报1989年3期
当代青年研究1989年3期
安徽史学1989年3期
江淮论坛1989年3期
民国春秋1989年3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3期
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3期
胡适实验主义述评
胡适无神论思想初探
胡适之与周汝昌
评胡适“整理国故”的理论和实践
五四时期胡适的妇女解放主张
胡适实用主义与“五四”启蒙——兼评五十年代
的“胡适思想批判”
于民雄
胡 晓
严 中
朱文华
张莲波
孙月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4期
安徽史学1989年4期
文教资料1989年4期
江淮论坛1989年4期
河南大学学报1989年4期
学术月刊1989年5期
胡适思想三题
胡适与“西化”思潮
文化历史坐标中重塑的胡适形象——读易竹贤
著《胡适传》
潘光伟
易竹贤
程志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5期
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5期
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5期
重评胡适的形式革命
评胡适的文明观及文化的自然淘汰选择论
胡适的文化意义
胡适与中国现代化
深情而苦涩的爱——胡适和他的母亲
胡适与中国宗教史研究
胡适与顾颉刚的师生关系和学术情谊(上、下)
关于胡适生平思想的几个问题
胡适书评思想浅述
胡适在北京大学
胡适早期的教育思想
论胡适的编辑活动
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走向容忍——论作为自
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胡适
孙 晨
杨忠文
秦志希
房德邻
庄俊华
吕 凝
季维龙
朱文华
徐 京
邓广铭
白吉庵
黄勤堂
杨国荣
江海学刊1989年5期
学术交流1989年6期
江汉论坛1989年7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9期
名人传记1989年9期
社会科学参考1989年16期
徽州社会科学1990年1、2期
安徽史学1990年1期
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1期
燕都1990年1期
徽州社会科学1990年1期
编辑学刊1990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90年1期
胡适与《竞业旬报》
胡适与宋子文
论胡适在早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作用
胡适的绰号种种
胡适的家庭观念
胡适校勘学思想浅析
胡适与《独立评论》
评文学革命初期的胡适
高鸿志
黄艾仁
娄家云
胡成业
白吉庵
柴纯青
傅长禄
步大唐
安徽史学1990年2期
安徽史学1990年2期
徽州社会科学1990年2期
徽州社会科学1990年3期
徽州社会科学1990年3期
安徽史学1990年3期
史学集刊1990年3期
广西师院学报1990年3期
胡适的治学方法新范式及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
上的地位
王少卿许昌师专学报1990年4期
胡适和他的诗——《中国新诗库·胡适卷·卷
首》
周良沛文学评论1990年4期
胡适与学生运动
论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法的意义
胡适的婚恋
胡适与近代中国的教育
胡适为齐白石编年谱
论胡适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
“五四”时期胡适的伦理思想述评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五四时期梁漱溟与
佘双好
马一里
沈卫威
季维龙
黄艾仁
郑大华
季甄馥
郑大华
中国青运1990年4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4期
青春1990年5期
学术界1990年5期
民国春秋1990年6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6期
学术月刊1990年7期
求索1991年1期

胡适的东西文化之争初探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新论——胡适治学
方法论评议
沈卫威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2期
近代学术史上的胡适与章太炎
废名与胡适
胡适在近现代思想学术史上的地位
回忆中的胡适先生
飘零的落叶——胡适晚年在海外
胡适与《鲁迅全集》的出版
胡适的小家庭
胡适与瞿秋白
胡适与梅光迪——关于文学革命的早期争论
新发现胡适的两封书信
“胡适全盘反传统论”辨析
胡适与科学玄学之争
杜蒸民
冯健男
宋剑华
冰 心
陈漱渝
余越人
胡 明
陈铁健
耿云志
马蹄疾
胡 晓
张伟国
安徽史学1991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2期
湖南大学学报1991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4期
安徽史学1991年4期
安徽史学1991年4期
有关胡适提倡新文学的几则史料杜春和 耿来金整
新文学史料1991年4期
胡适“科学的人生观”的得与失
全国首次胡适学术讨论会述要
人生意义与文化冲突——胡适人生观评述
评胡适的“五鬼论”
评胡适的东西文化观
评胡适的提倡科学与整理国故
七七事变后胡适对日态度的改变
胡适举才二三事
黄克剑 吴小龙
张忠平
高力克
周玉和
张北根
(美)周质平
耿云志
白吉庵
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6期
江淮论坛1991年6期
学术月刊1991年12期
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1期
安徽史学1992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92年1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1期
*传记文学1992年60卷1期
“评判的态度”与“同情的理解”——论胡适与梁
漱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郑大华中州学刊1992年2期
胡适方法论评议许全兴安徽大学学报1992年2期
胡适实用主义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广泛传播原因
之探析
徐国利安徽大学学报1992年2期
胡适学术讨论会综述
胡适与近代中国传记史学
胡适整理国故平议
欧阳哲生
朱文华
耿云志
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2期
江淮论坛1992年2期
历史研究1992年2期
试论胡适在《新青年》前期文学活动的意义与局
李 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2期
胡适与墨学
《竞业旬报》与胡适早年文章
1927—1937年胡适西化观评析
胡适的科学派人生观论述
论“五四”时期陈、胡合作的思想基础
我与胡适之先生的几次接触
胡适与杨杏佛
论胡适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胡适
胡适的方法论
胡适与上海的因缘
胡适东北行史料钩沉
胡适与傅斯年
重建“范式”:胡适与现代中国学术的转型
“九一八”至“七七”时期的胡适
胡适“全盘西化”思想新论
胡适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胡适与北京大学的学运
杜蒸民
胡 明
史春林
胡 明
欧阳哲生
王东原
杨宇清
宋剑华
杨国荣
曹伯言
蒋星煜
高 翔
蒋星煜
章 清
房列曙 杜蒸民
李磊明
汪澍白
沈 寂
江淮论坛1992年3期
中州学刊1992年4期
史学集刊1992年4期
江海学刊1992年4期
安徽史学1992年4期
*传记文学1992年61卷4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6期
河北学刊1992年5期
学术界1992年5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6期
上海滩1992年6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1期
山西师大学报1993年1期
复旦学报1993年1期
安徽史学1993年2期
历史教学问题1993年2期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3年2期
学术界1993年2期

试论胡适的人学理论
胡适帝国主义观的历史考察
评胡适的《尝试集》
试评胡适抗战思想的演变
试析30年代胡适文化观的矛盾
胡适与图书馆
论胡适的集体人权思想
读《闲话胡适》
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与文化转型
李 霞
周玉和
马银翔
刘庆楚
杨林书
季维龙
王崇能
罗尔纲
欧阳哲生
安徽史学1993年2期
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4期
西北大学学报1993年4期
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4期
安徽史学1993年4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5期
云南社会科学1993年5期
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6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6期
胡适私人档案介绍耿云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6期,近代史研
究1993年6期
胡适对徽州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论胡适关于人权与约法的论争
毛泽东与胡适交往述略
“我的朋友”胡适之
关于胡适的先世与家族
胡适中西文化观的历史考察
沈卫威
沈卫威
徐 京 施昌旺
陈存仁
胡 明
董德福
史学月刊1994年1期
民国档案1994年1期
安徽大学学报1994年1期
*传记文学1994年65卷1期
学术界1994年2期
福建论坛1994年2期
新儒学伦理与徽州文化精神——胡适的文化背
景论
沈卫威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2期
胡适档案中有关学生运动函电选(1947—1948)
胡适的自由思想
胡适文化哲学新论
胡适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论胡适的民主思想
殊途同归:胡适与张君劢的历史命运
论胡适的再造文明
批判的历史精神——胡适历史哲学思想初探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对日主张的战与和问题
胡适对新文化的提倡及其局限
耿来金
张忠平
洪晓楠
胡 明
王业兴
雷 颐
刘筱红
闻继宁
周玉和
龚道运
北京档案史料1994年3、4期
探索与争鸣1994年3期
中州学刊1994年3期
学术月刊1994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94年3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4期
历史研究1994年4期
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5期
江淮论坛1994年5期
中国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胡适与“好政府主
义”讨论
许纪霖近代史研究1994年5期
胡适与辜鸿铭的辫子
“历史研究是一种纪念”——评《胡适与他的朋
友》
震 齐
张崇贵 万直纯
*传记文学1994年65卷6期
民国档案1995年1期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
伦理观
胡 明学习与探索1995年1期
关于“少年诗人”的胡适
胡适教育救国思想论析
胡适与中国新诗艺术
论胡适的方法论在现代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
名·名词·名词障——胡适批“名教”
试析胡适的历史哲学观
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意义阐释
胡适关于文学革命的哲学思考
胡适留学时期的求知之路
胡适与翻译
青年毛泽东与胡适的“问题观”比较研究
试论二十年代末胡适与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冲突
胡适“反孔非儒”评议
胡适“五四文艺复兴”说发微
胡适的新皖学方向
胡适与蒋介石三任总统
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
胡 明
吴二持
黄 钢 范砚卿
李振纲
胡 明
钱福斯
欧阳哲生
闻继宁
胡 明
刘红中
徐为民
胡 明
董德福
洪峻峰
施忠连
沈卫威
张书学
齐鲁学刊1995年1期
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1期
新疆大学学报1995年1期
河北大学学报1995年1期
东方1995年1期
民国档案1995年1期
东方1995年1期
江淮论坛1995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95年2期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2期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5年2期
中州学刊1995年2期
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3期
厦门大学学报1995年3期
河北学刊1995年3期
河南大学学报1995年3期
齐鲁学刊1995年4期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
胡适与陈独秀思想之比较研究
胡适与中国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吴二持
欧阳哲生
徐思彦
安徽史学1995年4期
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4期,1996年1期
历史研究1995年5期
试论胡适女子解放和女子教育思想的生成和发
徐国利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5期
重评“问题与主义”之争
尊崇孔夫子 打倒孔家店——胡适对孔子和儒
教的不同态度
张先贵
张忠平
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5期
江淮论坛1995年5期
胡适与冰心黄艾仁*传记文学1995年66卷6期
尊重历史事实 合理评价胡适——“胡适与中
国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施炎平学术月刊1995年11期
胡适的理想人格
胡适世界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关怀
胡适与李大钊关系论
论胡适的中西文化观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与钱穆文学观之比较
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
论胡适政治哲学的历史价值
胡适儒学观述评
胡适与何炳松比较研究
简述人权运动时期的胡适思想
论胡适的民主思想
曹伯言
罗志田
龚书铎 黄兴涛
胡 明
印永清
李 玉
宋惠昌
闻继宁
王晴佳
赵慧峰
徐希军
学术月刊1995年12期
近代史研究1996年1期
史学月刊1996年1期
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1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1期
安徽史学1996年2期
学术月刊1996年2期
学术月刊1996年2期
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2期
民国档案1996年2期
安庆师范学院1996年2期
中国式的“费边社”议政——胡适与“平社”的一
段史实
沈卫威史学月刊1996年2期
胡适与五四道德革命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
抗战前夕胡适反日思想探微
五四时期胡适思想与易卜生主义
胡适、傅斯年两家史学方法析论
论王国维与胡适的学谊
胡适的“儒”学观——“胡适与东西方文化”之二
胡适的宋明理学观述评
论胡适的现代化模式
胡适早期“好政府主义”思想新论
胡适驻美大使任上的工作实绩及其评价
论胡适的宋明理学观
试论五四时期胡适在哲学思想界的影响
论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
施炎平
高栓来
胡 明
吴二持
胡逢祥
房鑫亮
童炜钢
董根洪
冯菊香
陆发春
胡 明
董根洪
胡 明
马千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3期
人文杂志1996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3期
汕头大学学报1996年3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4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4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4期
近代史研究1996年4期
延安大学学报1996年4期
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5期
齐鲁学刊1996年5期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5期
江海学刊1996年5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6期
孙逸仙近代思想与郑观应、容闳、严复、胡适之
比较
(美)吴相湘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6期
胡适与周作人
回忆胡适之先生
张晓唯
傅安明
*传记文学1996年69卷6期
*传记文学1997年71卷1—3期
从“教育救国”到“文学革命”——胡适“文学革
命”主张的形成
刘自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2期
古学复兴与文艺复兴:从晚清国粹派到胡适
关于胡适说禅的历史定位
胡适与老学
胡适在敌伪报纸上发表过文章吗?
胡适思想三题
赵利栋
张先贵
杜蒸民
朱文华
李翔海
安徽史学1997年2期
安徽史学1997年2期
安徽史学1997年2期
安徽史学1997年2期
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2期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实用主义中国化——以张
东荪、胡适、陶行知为例
黄岭峻安徽史学1997年2期
李大钊与胡适
也谈胡适与新文学运动
朱志敏
徐改平
近代史研究1997年2期
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1期

读胡适先生的两篇著作杨向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3
胡适与“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仪改革
胡适与北京大学
人类创造中的认知走向——胡适真理观述评
胡适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胡适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历史考察
胡适整理国故思想寻绎
评胡适的“好政府主义”
李纳森
欧阳哲生
闻继宁
李效增
戴长征
洪峻峰
何善川
求索1997年3期
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3期
孔子研究1997年3期
齐鲁学刊1997年4期
江汉论坛1997年4期
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4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4期
前恭后倨:胡适与北伐期间国民党的“党化政
治”
罗志田近代史研究1997年4期
关于王国维给胡适的一封书信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
胡适与科学、玄学之论争
胡适、铃木大拙、印顺禅宗研究方法之比较
浅论五四时期胡适的家庭道德观
陈垣与胡适国学研究之比较
关于胡适的“儒的起源说”的新评说
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
析胡适对传统人性学说的现代阐释
胡适与善后会议
胡适、顾维钧往来函件辑录(1938年3—9月)
胡适档案文献观刍议
胡适红学范式批判
胡适政治思想中的美国情结
论胡适“五四”后思想上的退化及根源
沈卫威
桑 兵
吴二持
麻天祥
李 妍
陆发春
张先贵
徐国利 叶挺松
刘长林
鲍和平
金光耀选编翻译
覃兆刿
吴国柱
项 锷
杜文忠
史学月刊1997年5期
近代史研究1997年5期
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5期
求索1997年6期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6期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1期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1期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1期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1期
民国档案1998年1期
档案与史学1998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98年2期
贵州大学学报1998年2期
云南学术探索1998年2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2期
胡适最后的几天日记胡适*传记文学1998年72卷2、3期,1998年73
卷5期
闻一多与胡适
从梁启超胡适打牌说起
从管学大臣孙家鼐到校长胡适——记百年北京
大学前期的二十任十九位负责人
闻黎明
梁实秋
关国煊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3期
*传记文学1998年73卷3期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4期
略评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与实践——《胡适传
记作品集》序
耿云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3
胡适的学人传记述评
胡适流亡美国之初的境遇与心态
杜蒸民
杨金荣
安徽史学1998年3期
江海学刊1998年3期
胡适研究的深层次探索——评罗志田《再造文
明之梦——胡适传》
马 敏历史研究1998年3期
胡适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评胡适的《尝试后集》
胡适的墨学研究
胡适与罗素
论胡适的档案史料观
论胡适的跨文化传播观及其启示
刘川鄂
步大唐
解启扬
史云波
刘国华
顾红亮
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3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3期
安徽史学1998年4期
安徽史学1998年4期
档案史料与研究1998年4期
求是学刊1998年4期
胡适晚年政治思想述要——从新近公开的一封
胡适致蒋介石函谈起
雷 颐东方文化1998年5期
论胡适对中国新文学文体建设的贡献
从胡适见溥仪风波谈到中共清算胡适思想
胡适的文化世界
胡适的实用主义解释学
韩立群
吴相湘
欧阳哲生
潘世墨
齐鲁学刊1998年5期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6期
*传记文学1998年73卷6期
学术月刊1998年12期
关于胡颂平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一处
史实的勘误
周 乾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1期
胡适的有限乐观主义毛 丹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1期

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函电一组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
历史的重估——胡适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论胡适“五四”时期的倡“通变”
论胡适的白话散文
胡适与五四后中国学术的几个新趋向
略论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
论胡适儒学观的内在矛盾
胡适与意象派
范文澜与胡适
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述评
胡适为林可胜辩冤白谤
“五四”前后胡适为妇女解放所作的思想启蒙
胡适先生与中研院史语所
孙修福选编
桑 兵
魏绍馨
钟军红
杜玲玲
耿云志
张利民
顾红亮
旷新年
王晓华 许克兰
徐改平 贾海生
周 谷
华惠芳
欧阳哲生
档案与史学1999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99年1期
中州学刊1999年1期
学术研究1999年1期
清华大学学报1999年1期
浙江学刊1999年2期
南昌大学学报1999年2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2期
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3期
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3期
文学评论1999年3期
*传记文学1999年75卷3期
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4期
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4期
学术与政治:从胡适看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二
难选择
卢秉利求索1999年4期
五四时期胡适论妇女姜良芹浙江学刊1999年5期
从“形式革命”到“整理国故”——试论胡适对新
文学的系统建构
牛鸿英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6期
论胡适对罗尔纲史学研究的影响
胡适的戴震哲学研究:拒斥形而上学
胡适大使关切新四军事件
胡适与转型中的中国史学
从胡适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人格觉醒
胡适出掌中国公学的实绩
胡适文化个性试析
胡适对儒学的现代阐释及其价值
胡适清代思想史研究浅议
胡适与康有为:学术联系的一个初步探讨
论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的学术价值
李先富
夏英林
周 谷
张 越
王 青
涂怀京
杜蒸民
宝成关 颜德如
颜 军
赵利栋
张爱芳
江海学刊1999年6期
学术研究1999年6期
*传记文学1999年74卷6期
历史教学1999年8期
晋阳学刊2000年1期
安徽史学2000年1期
安徽史学2000年1期
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1期
近代史研究2000年1期
学术研究2000年1期
浙江学刊2000年1期
“全盘西化”、“充分世界化”与“现代化”——胡
适“全盘西化”之真义
刘亚桥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2期
胡适与杜威比较研究
论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从国故整理看胡适的文化哲学
关于胡适文学革命的思想
胡适与现代文学新观念
论《胡适文集》里的胡适
胡适“苦撑待变”思想浅析
胡适的“科学方法论”思想与中国传统治学方法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
胡适对儒家文化的基本态度
胡适与陈寅恪的“特殊情怀”
反抽象:胡适方法论的努力
胡适与李宗仁
论胡适的历史方法
宛小平
王立荣
黄仕军 王忠春
徐 静
顾 庆
石 川
陈学峰
黄仕军 王忠春
陈江明 方乐乐
马 瑞
黄艾仁
游艳玲
李 岚
顾红亮
安徽史学2000年2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2期
北方论丛2000年3期
江淮论坛2000年3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3期
海南大学学报2000年3期
历史教学2000年4期
文史哲2000年4期
安徽史学2000年4期
史学月刊2000年5期
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5期
学术研究2000年6期
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6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6期
论胡适五四时期的反“载道”——胡适对传统中
国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一)
钟军红山东师大学报2000年6期
评胡适的“人权运动”与背离“民权同盟”
剖析胡适人权与法治论的实质
胡 适:最后的宴会
郭绪印
张晋藩
文 同主编
学术月刊2000年11期
中国法律史论第327页
人类档案——中外名人之死第430页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胡适
(1891—1962)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22页

胡 适(1891—1962)
“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毛泽东与胡适
白话文学先驱胡适
胡 适
胡适先生略传
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知识界领袖——胡适
胡适先生评传
胡 适
“小卒子”胡适“过河”以后
范济国
陈 微
施中宪
耿云志
毛子永
耿云志
王森然
肖 黎等主编
王斌豪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234页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第181页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325页
民国人物传(七)第394页
民国人物碑传集第109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4卷第21页
近代名家评传(初集)第349页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男人第538页
民国文坛名流归宿第254页

胡適1891——1962

原名嗣糜,讀書時改名洪騂,後改名適,字適之,筆名期自勝生、希疆、鐵兒、天鳳等。祖籍安徽績溪,1891年 (清光緒十七年) 生於上海。1895年入塾。1904年入上海梅溪學堂。1905年轉入澄衷學堂。1906年入中國公學,旋加入競業學會。1908年至1910年,曾先後擔任中國新公學和華童公學英文、國文教員。1910年夏,赴美國留學,入康奈爾大學。1912年由農科轉入文科。1914年6月畢業,獲文學士學位後,留校研究哲學。1915年9月赴紐約,入哥倫比亞大學,從杜威習哲學。1917年5月,獲博士學位; 7月返國; 8月任北京大學教授。1920年9月,參加新青年社。1922任北大文學部長。1923年與徐志摩等組織新月社。1925年任英國庚款委員會委員,並被段祺瑞徵爲善後會議會員。1926年7月,赴俄、德、法、英、美等國游歷考察。1927年5月返國,與徐等在上海開辦新月書店,任董事長; 6月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並兼秘書,後又兼任所屬編譯委員會主任委員; 同年8月,任光華大學教授; 10月任國民政府大學院大學委員會委員。次年,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1931年春,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教育系主任; 5月辭中國公學校長職;11月重任北京大學教授。同年,並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1932年5月,與丁文江等創辦《獨立評論》週刊。1938年6月,選為第一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9月任中國駐美國大使,1942年9月回國,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顧問。1945年3月,任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代表; 4月選爲第四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9月任北京大學校長。1946年10月起,當選爲制憲及行憲國民代表大會代表,並爲主席團成員。1948年3月,當選爲中央研究院院士; 12月離開北平。1949年4月赴美國。後長期留居美國,曾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等文教機構短期任職。1954年2月,被任為“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8年4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0月由美國去臺灣;11月,任《自由中國》雜誌發行人。1959年2月,又兼任“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主席。1962年2月24日在臺北病逝。終年71歲。著有《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 《胡適文存》、 《藏暉室記》、《四十自述》、《胡適選集》、《胡適手稿》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