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老舍
释义

老舍1899—1966

满族,北京人
中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著名作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曾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等职。著有小说《老张和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作有《国家至上》(合著)、《张自忠》、《大地龙蛇》、《西望长安》、《茶馆》、《龙须沟》等。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醒痴
笔名:老舍、非我、舍、舍予、絜青、絜予、舒舒、鸿来
别名:胡春

老舍1899—1966

现代文学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7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写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作品。1930年回国,曾任济南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三十年代写了《骆驼祥子》、《月牙儿》等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参与筹组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任该会总务主任。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1949年回国。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写了著名的《龙须沟》和《茶馆》、《春华秋实》、《无名高地有了名》等作品,被誉称“人民艺术家”。有《老舍剧作选》、《四世同堂》等多种作品行世。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四人帮”迫害,投水自尽。

老舍

老舍研究资料汇编 山东师院中文系编印1960年版198页
老舍小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老舍专集(上、下)
黄东涛(香港)世界出版社1979年版144页
徐州师院中文系1979年8月版(上册)253
页、(下册)334页
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胡絜青(香港)三联书店1980年版562页,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437页
老舍写作生涯
老舍研究资料编目
胡絜青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329页
首都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学会1981年版
265页
老舍研究论文集
老舍评传
老舍研究资料(上、下册)
孟广来等
王惠云 苏庆昌
曾广灿 吴怀斌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388页
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402页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版,北京
出版社1986年4月版619页
散记老舍
文章八冠——祝老舍先生创作生活二十年
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
忆老舍
老舍——人民艺术家
人民艺术家的爱和憎——记著名作家老舍
胡絜青 舒乙
郭沫若
茅盾
于是之
行之
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4月版399页
新华日报1944年4月17日
新华日报1944年4月17日
人民日报1978年4月13日
北京日报1978年5月18日
北京日报1978年8月24日
怀念老舍先生曹禺北京日报1978年10月8日,往事与哀思
第53页
佳节忆良师——纪念老舍先生八十诞辰
老舍先生和剧院
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纪念老舍先生八十诞
夏谆
于是之
曹禺
光明日报1979年2月3日
北京日报1979年2月3日
人民日报1979年2月9日,作家的怀念第
9页
老舍在山东路人大众日报1980年1月1日
人民艺术家:老舍孙钧政工人日报1980年2月13日

老舍的童年
山海并风流—忆乙老舍同志在秦皇岛
老舍和赵树理
舒乙整理
吴烨南
胡絮青
人民日报1980年2月19日—3月11日
湖北日报1980年4月27日
*文汇报1980年10月18日,新华月报
1980年12期,晋阳学刊1980年2期
老舍的美国之行
不足为外人道也——忆老舍先生二三事
作家·导演·老师——一段往事的回忆
老舍在山东济南的文学活动
誓雪江山半壁仇——抗战时老舍在汉二三事
诗情与友谊——记郭老和老舍的交往片断
老舍写《骆驼祥子》
老舍与天津
我敬爱的老舍同志
怀念老舍
老舍先生在重庆
我所认识的老舍
老舍之子谈老舍
礼重义更重——怀念老舍同志
文艺界负责的“小卒“——老舍抗战时期在武汉
河池
鲁海
黄秋耘
李大千
张桂兴
白雉山
陆文璧 郭平英
郭学棣
曾广灿
巴金
王倬如
杨伯峻
阳翰笙
林华等
曾克
羊城晚报1980年11月24日
中国青年撤1981年1月11日
北京日报1981年7月23日
济南日报1981年8月23 日
长江日报1981年11月4日
解放日报1982年3月3日
北京晚报1982年10月6日
天津日报1983年3月27日
汇报1984年3月15日
人民日报1984年3月16日
人民日报1984年3月16日
人民日报1984年3月19日
北京晚报1984年4月6日
人民日报1984年7月9、10日
长江日撤1984年10月21日
老舍和天津(上中下)
归国途中遇老舍(上下)
老舍和周恩来
老舍与冯玉祥
为祖国而战的作家——老舍
老舍和“青艺”
老舍和方家胡同小学
幽默作家老舍
三年写作自述
作家生活自述
祝老舍先生创作二十年
习作二十年
记老舍与曹禺
作家老舍侧面观
作家小辞典:老舍
胡絮青等
叶君健
胡絜青等
曾广灿
曾广灿
舒乙
刘卫星
陶景元
老舍
老舍等
胡风
老舍
本刊资料室
陈雄
天津日报1984年11月4—18日
天津日报1985年6月 2日、9日
人民日报1985年7月2日
中国法制报1985年8月16日
中国法制报1985年9月6日
文艺报1985年11月2日
人民日1报1985年12月9日
读书顾问1934年1卷3期
抗战文艺1941年7卷1期
人世间1944年1卷4期
抗战文艺1944年9卷3、4期合刊
抗战文艺1944年9卷3、4期合刊
上海文化1946年7期
人物杂志1947年2卷9期
读书月报1957年11期
老舍和他的作品胡金铨*明报月刊1973年8卷12期,*明报月刊
1975年10卷4期
我所认识的老舍(苏联)爱·鲁地
富特林哥著 沈
西城译述
*明报月刊1975年10卷3期
忆老舍梁实秋*纯文学月刊1976年1卷7期,中国近代
作家与作品第294页
老舍在美国
忆老舍
严肃·勤恳·诚笃——追念老舍同志
回忆我的父亲老舍
乔志高
李长之
锡金
舒济
*明报月刊1977年12卷8期
新文学史料1978年1辑
新文学史料1978年1辑
新文学史料1978年1辑,回忆与悼念
——中国现代作家资料选辑第1集第
34页
忆老舍
一个难忘的人——忆老舍先生
周总理对老舍的关怀和教诲
舒舍予(1899—1966)
楼适夷
高君箴
胡絮青
关国煊
新文学史料1978年1辑
新文学史料1978年1辑
人民戏剧1978年2期
*传记文学1978年32卷4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3册第272页

忆念老舍先生
老舍
冰心民族画报1978年10期
内蒙古教育1978年第10、11期
老舍著译目录
老舍传略
舒济
舒济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中国少数民族
现代作家传略第86页,中国当代文学研
究资料老舍专集(上)第1页,中国现代
作家传略(上)第238页
老舍与《骆驼祥子》——听了播讲《骆驼祥子》后
没完成的童话——忆老舍伯伯
老舍早期在天津的活动和他的处女作
老舍和曲艺
老舍在北碚
老舍先生与北京人艺
老舍之歌——老舍的生平和创作
老舍先生二三事
忆老舍
往事难忘——忆老舍先生
记老舍诞生地
我爱咱们的国啊,可是谁爱我呢?——怀念老
舍同志
胡絜青
马小弥
董振修
胡絜青
萧伯青
英若诚
黄苗子
富淑媛
常任侠
王碧岑
胡絜青等
巴金
中学语文教学1979年1期
十月1979年1期
天津师院学报1979年2期
曲艺1979年2期,新华月报1979年3期
北京文艺1979年2期
剧本1979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79年3辑
曲艺1979年4期
曲艺1979年8期
北京文艺1979年8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1期
文汇(增刊)1980年1期
胡絜青谈老舍王行之人物1980年1期,传记文学选(1)第167
记老舍——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之一
老舍传记资料及其作品简介
陈纪滢
(波)日彼格涅夫
斯乌普什基著
尹慧珉译
*传记文学1980年36卷3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3辑
老舍在山东
老舍与小杨家胡同
老舍夫人谈老舍(上、下)
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在齐鲁大学
老舍与纸鸢
老舍和满族文学
回忆老舍同志
他为人民祈求安定与太平——怀念著名满族作
家老舍
孟广来
王行之
行行
祁渠
张桂兴
高增良
舒乙
冈仲济
叶君健
文史哲1980年4期
散文1980年4期
中国建设1980年10、11期
甘肃青年1980年10期
山东教育1981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
新文学论丛1981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
民族文学1981年2期
我的母亲
老舍先生创作生活二十年纪念缘起
老舍新文学史料1981年2期
重庆师院学报1981年3期
语言艺术家老舍
老舍故事
老舍与天津的“文缘”
老舍和胡絜青
老舍早年在文坛上的活动
老舍的风格
老舍殉难考据
印在日本的深深的足迹——老舍在日本的地位
老舍
老舍和满族文学及其它(上、下)——在中国满
族文学史1980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余惠
王亚平
曾广灿
鲁海
陈逸飞
碧野
程靖宇
孟泽人
晓鸿
舒乙
集萃1981年4期
青海湖1981年4-12期
南开学报1981年6期
山东文学1981年8期
芒种1981年9期
随笔1981年17期
*大成1981年88期
新文学史料1982年1期
新剧作1982年1期
满族文学研究1982年1、2期
老舍与成都
忆老舍
关于老舍之歌及其他——抗战时期老舍活动补
曾广灿
田禽
立山
成都大学学报1982年2期
贵州戏剧1982年2期
重庆师院学报1982年3期

一代文章千古事——老舍在北碚往事抗战文学
创作简记
李萱华抗战文艺研究1982年3辑
老舍究竟何年定居北碚
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活动纪略(上、下)
关于老舍留美的真实原因
老舍赴美讲学时间考
老舍与外国文学
老舍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西德汉学家评老舍
关于老舍
老舍在伦敦——老舍评传之一章
老舍与电影(1899-1966)
李萱华
刘安章 李荣峰
吴定宇
郝长海
郝长海
韩日新
史燕生编译
梁实秋
苏庆昌 王惠云
胡絜青
重庆师院学报1982年3期
重庆师院学报1982年3、4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2年4期
吉林大学学报1982年5期
吉林大学学报1982年5期
山东文学1982年10期
文学研究动态1982年24期
*大成1982年106期
河北师院学报1983年1期
电影艺术1983年1期,中国电影年鉴
(1983)第271页
纵笔为戈抗战救国——老舍在北碚(二)
老舍早期工作情况的辨正
老舍生活创作的第一次大检阅
老舍早期活动的一些新材料
作家老舍
老舍与山东两校《年刊》
与老舍先生相处的日子——在老舍先生学术讨
论会上的发言
李萱华
向东等
曾广灿
曾广灿
苏锡
曾广灿
高兰
写作学习1983年1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1辑
抗战文艺研究1983年1期
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1期
语文月刊1983年1期
文史哲1983年2期
柳泉1983年2期
回忆老舍先生
老舍在重庆二三事
老舍与宗月大师
从永定河畔走向世界——老舍与外国文学
生活和创作自述六篇
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
老舍与北京
老舍与胡絜青——在胡絜青家中作客后记
老舍著译年表(1899-1949)
老舍
老舍与佛教的二三事
在文协的旗帜下——冯玉祥与老舍交往片断
老舍的戏剧创作道路
奔天桥——忆老舍
老 舍
老舍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老舍被冒名盗版图书辨析
从《多鼠斋杂谈》看抗战后期的老舍
关于老舍西北一行的时间
老舍与山药旦
起步之前——老舍早年史料杂考之一
老舍先生为《我的前半生》改稿一事纪实
老舍与林语堂及其论语派
出走泉城——抗战初期老舍生活之一页
我想念老舍先生
余鸿成
范国华
曾广灿
宋永毅
老舍
郝长海
白丁
白夜
郝长海 刘慧智
郑万隆
叶德
崔石岗
克莹
姜德明
群忠 锦生
余林
向东
李荣峰
李庆国
萧伯青
舒乙
于浩成
万平近
曾广灿
新凤霞
龙门阵1983年2辑
龙门阵1983年2辑
南开学报1983年2期
萌芽1983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4期
海鸥1983年6期
广州文艺1983年8期
文献1983年18辑
海峡1984年1期
法音1984年1期
阜阳师院学报1984年1、2期
戏剧学习1984年2期
民族文学1984年2期
高校图书馆工作1984年2期
北京艺术1984年3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年3辑
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3期
北京艺术1984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4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4年3期
新文学论丛1984年4期
柳泉1984年4期
新观察1984年5期,新华文摘1984年5
老舍走上文坛之前
老舍与梁实秋
老舍先生
蒋瑞等
曾广灿
汪曾祺
北京艺术1984年5期
文史哲1984年5期
北京文学1984年5期,新华文摘1984年
7期
缅怀曲艺界的良师益友老舍先生
刘子衡先生谈老舍
侯宝林
赵来祥
曲艺1984年5期
人物1984年5期

北京作家忆老舍
老舍先生的戏曲薰陶
为老舍装裱字画
患难夫妻——老舍与胡絜青
叩响文学的大门之前——老舍生活创作历程的
第一页
汪曾祺等
翁偶虹
刘金涛
张又君
曾广灿
北京文学1984年5期
戏剧报1984年6期
人物1984年6期
西湖文学月刊1984年9期
文科月刊1984年12期
老舍最后的作品——纪念老舍逝世十八周年
老舍在美国——曹禺访问记
老舍的创作道路和文学业绩
老舍——在美国生活的时期
谢和赓
克莹 侯堉中
樊骏
(日本)石垣绫子著
夏姮翔译
瞭望1984年39期
新文学史料1985年1期
南通师专学报(江苏)1985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5年3期
老舍在延安
老舍与抗日话剧运动
人之初——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抗战中的老舍
和老舍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试论老舍对曲艺的贡献
老舍创作系统一瞥
老舍
作家老舍的自传
老舍
遥忆老舍与闻一多
老舍的幽默
老舍
老舍
老舍
怀念老舍同志
孙国林
万平近
郎云等
舒乙
王昌言
王栋
马焯荣
王斤伇
陈雄
陈纪滢
王统照
姜德明
虞城
赵景深
康培初
巴金
延安文艺研究1985年4期
福建论坛1985年4期
戏剧界1985年5期
名人传记1985年5期
大舞台1985年5—6期
曲艺1985年9期
江汉论坛1985年10期
二十今人志第13页,文人画像第128页
人物杂志三年选集第176页
三十年代作家记1980年第11页
王统照文集(6)第82页
书边草第161页
文坛史料第177页
文人印象第128页
*文学作家时代第187页
巴金选集第9卷第598页,怀念集第184
页,探索集——随想集第2集第11页
忆老舍与文协
妙趣横生的自传——中国作家老舍
老舍永在
于志恭
吴振标
臧克家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2辑第14页
名人轶事录第73页
*回忆与悼念——中国现代作家资料选辑
第1集第16页,往事与哀思第37页,臧
克家散文小说集(上卷)第648页
老舍如果今天还健在胡絜青*回忆与悼念——中国现代作家资料选辑
第1集第31页
自传之一章——老舍
逝世人物:老舍(1899-1966)
 *自传之一章第111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0)第119页
老 舍
老舍
老 舍
老舍(1899—1966)
蒋心焕 朱德发
林曼叔等
方雪纯等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59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辑第22页
*中共人名录第87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21页
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谈老舍及其文体
老 舍
邢铁华
林海音
中国现代小说家论第34页
*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第298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100页,中
国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17页
老舍
老舍(1899-1966)
老舍
老舍
李立明
张敏孝
姜涛
王行之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94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84页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第272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4辑第
68页
舒庆春(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9分册第100页
记老舍庆馀文坛史料第172页

老舍——为有源头话水来
老舍
回忆老舍
老舍和孩子们
老舍
老舍
老舍
老舍(1899-1966)
胡学海 顾荣信
舒兰
田涛
冰心
方青
赵聪
黄俊东
自学成才的中外名人第276页
*抗战时期的新诗作家和作品第229页
作家在重庆第175页
作家的怀念第15页,往事与哀思第57页
*现代文坛百象第43页
*现代中国作家列传第133页
*现代中国作家剪影第56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6册第510页
老舍小传
师友怀想录
我与老舍
忆老舍
老舍在北碚
怀念老舍先生
老舍(1899-1966)
本社编
吴小如
胡风
梁实秋
李萱华
新凤霞
往事与哀思第35页
学林漫录第6集第30页
胡风评论集(下)第85页
*看云集第73页
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93页
新凤霞回忆录第291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5卷第143页

老舍

老舍年谱
老舍年谱
老舍与北京文化
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年谱
老舍评传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爱国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先生骨灰安放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郝长海 吴怀斌编
甘海岚
甘海岚
刘明 石兴泽
张桂兴编
关纪新
高亚军编
舒乙
黄山书社1988年版258页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522页
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版188页
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版216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2册
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546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4页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377页
人民日报1978年6月4日
老舍的爱好舒乙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7月8—31日,
1988年5月10—14日、17—21日、24—
27日
老舍先生和“宝船”
港台的老舍研究
“大炮有用,刺刀也有用”——老舍在抗战中的
文艺活动
朱漪
曾广灿
马贵昌
华声报1986年7月29日
天津日报1986年8月23日
解放军报1986年9月17日
老舍延安之行
又想起了老舍先生
一个由别人代做的梦——读曾广灿著《老舍研
究纵览》
艾克恩
冰心
胡絮青等
文艺报1987年8月15日
人民日报1988年2月4日
人民日报1988年10月11日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我论老舍
应充分肯定老舍对文协的领导作用
老舍与电影(1—2)
说不尽的老舍——北京市老舍研究会首届理论
年会综述
季羡林
王行之
胡绍轩
沈基宇
甘海岚
文汇报1988年11月16日
文艺报1989年1月21日
团结报1989年7月15日
中国电影周报1989年8月17、24日
文艺报1990年11月10日
老舍的写作生活
作者、教授、师友——深切怀念老舍先生
怀念老舍
在第三次老舍学术讨论会上……
老舍与梁实秋
老舍和梁实秋说相声
清水流香
父亲最后的两天
老舍在北京的足迹
老舍在伦敦的档案资料
老舍和我(上、下)
老舍在北京市文联
老舍在武汉、重庆
老舍年谱简编
论老舍四十年代赴美国期间的思想发展
苦其心志——出洋前的老舍
语言大师在沉默中死去——老舍先生逝世二十
周年祭
黄沙
吴伯箫
端木蕻良
王行之
曾广灿
二东老人
曲波
舒乙
李犁耘
舒悦译注
赵家璧
王松声
萧伯青
舒济
王家声
朗云
柯兴
新观察1956年总134期
北京文艺1978年7期
北京文艺1978年7期
文学评论1983年3期
文史哲1984年5期
文教资料简报1984年9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年2期
收获1985年4期
燕都1986年1、3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2、3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2期
中山大学学报1986年2期
戏剧界1986年3期
青春1986年3期
读《老舍评传》——兼谈对老舍研究的一些看法
在“文协”岗位上——老舍与“文协”
老舍与我国新的现实主义文学——纪念老舍逝
世二十周年
曾广灿
曾广灿
万平近
河北师院学报1986年3期
河北大学学报1986年4期
福建论坛1986年4期
老舍的艺术地位与现代文学史观念的更新
日本学术界关于老舍研究资料辑要
苏联汉学家评老舍
孙王石
刘庆澄等
(苏)H.费德林著
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4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5期
译海1986年6期
 杨宗建节译 
剧作家老舍与西方文艺
“舍予”
国之瑰宝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老舍
老舍对现代文学的贡献——《老舍选集》序
老舍与通俗文艺
老舍并非投水自杀而死(书简)
新文学的惯性与旧传统的痕迹——兼论老舍与
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克莹等
舒乙
曹菲亚
韩经太等
王瑶
文天行
胡秋塘
宋永毅
剧本1986年6期
北京文学1986年9期
北京文学1986年9期
文学评论1987年1期
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1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2期
*传记文学1987年50卷2期
中州学刊1987年3期
老舍创作对新文学的贡献及其民族渊源
老舍和基督教
老舍的“寻找”
老舍的文学思想及其流变
弄潮儿向涛头立——老舍与抗日通俗文艺谈片
老舍对儿童文学的贡献和启示
论老舍先生投湖后的三件事
老舍——一个叛逆的基督教徒
老舍在青岛的几次演讲
老舍先生和我这个学生
论老舍建国后的创作实践
老舍的思想与狄更斯
阳坡上的大树——和老舍先生相处的日子
忆老舍,话当年——序《老舍年谱》
逝者如斯——记萧亦五与老舍的友谊
老舍和中国传统戏曲改革
袁国兴
舒波
樊骏
崔明芬
史彦
章轲
丑牛
朝戈金
鲁海
徐中玉
郑启幕
彭禄茂
骆文
蒋锡金
杨苡
(苏)兹·尤·阿布
德拉赫曼诺娃著
刘小湘译
北方论丛1987年3期
南京史志1987年3期
文史哲1987年4期
汉江大学学报1987年4期
抗战文艺研究1987年4期
浙江师范大学1987年专辑
新观察1988年13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1988年1期
青岛师专学报1988年1期
收获1988年2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88年2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3期
吉林大学学报1988年4期
散文世界1988年4期
安徽新戏1988年5期
论茅盾、老舍、巴金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贡献
老舍与基督教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连载)
老舍与“五四”
老舍的平民意识
不是悲剧的纪念——读《老舍年谱》
老舍的爱国主义——纪念老舍诞辰九十周年
全国第四次老舍学术讨论会综述
老舍与全国抗敌文协
老舍的文化心态与中国知识分子
老舍在伦敦
老舍与英国
“永铭俯首与横眉”——也谈老舍之死
寻找与困惑——早期老舍与基督教
论老舍的抗战文学创作
老舍在山东大学及青岛期间的新材料
最新发现:老舍致郭沫若夫妇的八封信
我和老舍说相声
老舍的悲剧创作论略
老舍:午夜在太平湖
著名文学家老舍英文书简在美国发现
已故著名作家老舍首届国际老舍学术讨论会在
北京召开
李存光
张静民
王行之
万平近
张国珍
贺敬美
史承钧
刘懿信
方苏
谢昭新
李振杰
王军
李润新
锱铢
甘海岚
张桂兴
张桂兴
梁实秋
陈秀平
文同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江海学刊1988年6期
杭州大学学报1989年1期
燕都1989年2—5期,1992年2期
福建论坛1989年2期
西部学坛1989年2期
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3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3期
文史哲1989年4期
四川党史月刊1989年8期
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0年1期
杭州大学学报1990年3期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6期
金陵神学志1990年12期
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3期
文史哲1998年2期
东岳论丛1998年6期
*传记文学1999年74卷2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9期
人类档案——中外名人之死第586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89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83页
纪念人物:人民艺术家、作家老舍诞辰100周
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411页
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
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
北京举行
李维民主编
李维民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46页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94页
老舍
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永在
人民艺术家的爱和憎——记著名作家老舍
忆老舍
严肃、勤恳、诚笃——追念老舍同志
一个难忘的人——忆老舍先生
作者·教授·师友——深切怀念老舍先生
怀念老舍
老舍永在
忆老舍
老舍(1899—1966)
老舍、胡挈青、丹柿小院
王行之
傅立沪
臧克家
行之 朱述新
楼适夷
锡金
高君箴
吴伯箫
端木蕻良
臧克家
于是之
京声 溪泉
周颖南
民国人物传第5卷第44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4卷第380页
怀人集第131页
泪雨集(乙集)第10页
泪雨集(乙集)第20页
泪雨集(乙集)第30页
泪雨集(乙集)第42页
泪雨集(乙集)第47页
泪雨集(乙集)第54页
泪雨集(乙集)第62页
泪雨集(乙集)第85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154页
颖南选集第43页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 (正紅旗) 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生於北京。7歲入私塾。1912年入北京市立第三中學。1913年考入北京師範學校。1916年畢業後,任方家胡同小學校長。1921年任北京市北郊幼學所勸學員。1922年在天津市南開中學任國文教員,兼校出版委員會委員。1923年任北京教育會文書,兼任北京市第一中學國文教員。1924年夏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1929年夏回國,途經新加坡,在一華僑中學教國文。1930年春回上海; 同年夏,任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學刊》。1934年任山東大學教授。1936年夏,辭去山東大學教職,在青島從事文學創作。抗日戰争爆發後,1937年11月赴武漢。1938年3月,參與創立中華全国文藝界抗敵協會,任理事、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1940年9月,任國民政府軍委員會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講學。一年期满後,留美繼續從事文學創作,1949年11月回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理事等職。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66年8月24日逝世。終年67歲。著有《大明湖》、《猫城記》、《駱駝祥子》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7: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