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沈有乾 | |||
释义 | 沈有乾
沈有乾(1900—约1991)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公健。沈恩孚长子,沈有鼎兄。早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1920 年将其在《申报》增刊连载的《成功人和失败人的比较》结集为《成功百诀》,先后发行二十余版。1922 年毕业后,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专攻应用心理学及统计学、伦理学,次年出版译著《初等教育设计教学法》。1924 年参加国家主义团体大江会,次年曾转学于哈佛大学哲学系,师从谢佛研究数理逻辑,后转回斯坦福大学。1926 年获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以中美协会书记的身份成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加拿大出席第三届世界教育会联合大会。1929 年回国后,任上海光华大学逻辑学、心理学教授,兼任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校教授。次年兼任上海职业指导所研究股主任,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顾问及其附设大学、中学补习科教授。1931 年任浙江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统计学副教授及女生指导员,兼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当选中国测验学会理事、驻杭干事兼编译委员会常务委员。次年发起创办《论语》杂志。1933 年先后出版专著《现代逻辑》《教育心理》《伦理学》《高中伦理学》等。1939 年春再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任教育学讲师。1941 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副处长、哈佛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1943 年任上海特别市第一区区公署教育处初等教育课课长、督学分室主任督学。次年任《申报》馆助学金委员会委员、办事处主任,驻馆主持工作,兼义教委员会委员。1947 年兼任暨南大学、圣约翰大学、中国新闻专校、复旦大学教育系逻辑学教授,并兼私立省吾中学董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上海分会理事。次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测验工作,后任联合国秘书处考试与训练科科长。1961—1975 年曾任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教授。喜演剧合唱,擅演讲辩论,是中国心理学、逻辑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怀特海和罗素的数理逻辑学说均有独到见解。曾与黄翼编著《心理学》。著有《初级理则学纲要》《心理与测量》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