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典论·论文》 |
释义 | 《典论·论文》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它阐明了对文学的看法,指出了各种文体的特点,评论了“建安七子”的长处和短处,并论述了作家风格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在曹丕以前,一些古书中也曾有过关于文学理论方面的若干论述,但多半是和“经学”密切相联的。曹丕的文章则从评论当时的一些作家着手,提出了一些有关文学的问题。他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阐明了文学作品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传世不朽。他还认为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都有其特点,“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质,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这四种体裁由于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写作技巧上就不能一律。因此,一个作家往往只能擅长一种或几种文体,正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他认为,这和作家个人的风格是相适应的。具有某种风格,就适宜写作某种文章,而作家的不同风格,则决定于他们各自的性情和气质。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能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是说,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风格。风格的形成是不能勉强改变的。因此对于不同的作家,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准要求。作家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他历数了当时七位著名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扬、刘桢等人的长处和短处,指出“文人相轻”是十分有害的。 曹丕的这些论点,主要的贡献就是肯定了作家的不同风格,指出了风格和人的关系。其次是说明了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这些,都是他以前的人没有谈到过的。他的这些见解对后来的文学批评著作如晋代陆机的《文赋》、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都有深刻的影响。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