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释义

楊(杨)Yá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等地有分布。汉、回、彝、侗、鲜、白、傣、满、水、蒙、壮、瑶、京、黎、苗、怒、羌、东乡、裕固、锡伯、哈尼、德昂、普米、阿昌、景颇、布依、傈僳、拉祜、仡佬、纳西、高山、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唐书·宰相世系表》 载: “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 (按: 杨侯,或作‘扬侯’); 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生羊舌大夫也。又云: 晋之公族也,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肸、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后以邑为氏。” 又,蔡邕《司空杨公碑》: “公讳秉,字叔节,弘农华阴人。其先盖周武王之穆、晋唐叔之后也。末叶以支子食邑于杨,因氏焉。”
《续通志·氏族略》 亦注: “唐叔虞之后伯侨封杨侯,因以为氏。一云周宣王曾孙封杨,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其按云: “杨氏为汉著姓,杨喜从‘木’; 扬雄从 ‘手’。从木之杨,周有杨朱; 从手之扬,晋有扬食我,其始本不通也。郑樵 ‘以邑为氏’内有扬无杨; 注内亦不言有从木者,何欤?考 《左传》 霍、杨、韩、魏,皆姬姓国。汉 《地理表》 ‘河东阳县’ (注) 曰: ‘古杨国’,其字皆从木。《晋语》叔向食采于扬。其子食我,以邑为氏,有罪而灭族。是周伯侨以支庶受封于阳,其后为杨氏,晋叔向以大夫食采于扬,其后为扬氏。子云 (按: 汉扬雄字) 先叙伯侨之杨,而云扬为别族,其意或有所讳也。汉杨修 ‘吾家子云’ 一语,乃文人应酬之词,未可据为典要。”然,无论如何,知杨氏或出自姬姓。
❶或为周宣王之后,以国为氏;
❷或为唐叔虞之后,以邑为氏。
❸ 《姓氏考略》据《晋书》载: 氐族有杨氏,世居仇池。其地在今甘肃成县仇池山。
❹其据 《魏书》又载: “莫胡卢氏改为杨氏”,则此杨似出自鲜卑。
❺其据《唐书》 载: “杨光进,沙陀部人,别为一派。”则此当出自西突厥。
❻或为冒姓。《续通志·氏族略》载: “宋宁宗后,杨氏,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谓会稽有杨次山者,后自谓其兄,乃姓杨氏。”
❼或为蒙古人姓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 载: “明赐元人姓名巴珠曰杨效诚; 阿尔娄台曰杨汝诚; 托克托曰杨必敬。”
❽清代高丽族有杨姓。世居辉宁地方。《清通志·氏族略》 有载。
❾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姓氏录》 载: “满族之杨佳氏、富尔哈氏改为单姓‘杨’。”
❿或为蒙古族 “乌古纳” 氏所改。盖 “乌古纳” 之汉意为 “羊”。或取其汉意 “羊”、谐以同音字“杨”而为单姓。(11)彝族之杨氏,则由“察普”所改。“察普”即草氏族,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杨”。(12)羌族之杨姓,或以人名为姓。羌有“杨塔尔”者,其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杨”而为单姓。(13)白族之杨姓,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所赐。《中国人的姓名·白族》载: “三国时诸葛亮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14)苗族之杨姓,来源不一: 或为人名所改,有名 “样金”者。样、杨音近。遂以杨为姓;或由欧姓所改、贵州之台江有分布。(15)纳西族之杨姓,或为“牙尔”所改。本为家名,遂以为氏。后或改为单姓“杨”。(16)景颇族之杨姓,由 “木然” 氏所改。或改为 “尚氏”。(17)阿昌族之杨姓则出自 “喇碑”氏。汉意为 “太阳”,或取其汉意 “太阳” 之 “阳”音、谐以汉字“杨”而为姓;(18)普米族之杨,则出自“熊·扛尼” 氏;(19)锡伯族之杨姓,则由杨佳、杨吉哩、杨阿里等姓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 “杨”而为单姓。(20)裕固族之杨姓,由亚赫拉格氏 (按: 或作“亚拉格氏”,唐代作药罗葛、药乐葛; 宋代则作夜落纥、夜落隔) 所改;(21)达斡尔族之杨姓,来源不一: 或为亚尔兹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杨”而为单姓; 或为毕力央氏所改,似取其尾音谐以汉姓 “杨” 字而得。注
❿——(21)见 《中国人的姓名》。
春秋时晋有杨回; 汉代有杨虎,太尉; 隋代有杨坚、杨广父子,隋帝; 宋代有杨万里,诗人; 清代有杨沂孙,常熟人,凤阳知府; 又,太平天国有杨秀清。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