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三吏三别
释义 三吏三别组诗名。唐杜甫作。见《杜少陵集》。这组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春。时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安庆绪叛军于相州(又称邺城,今河南安阳),因交战失利,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征兵补员,以备再战。作者其时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途中耳闻目睹这场战争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遂写下了这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三吏”指《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分别记述了中男被征、士卒修关和老妇应役三件事;《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分别记述了新妇送夫出征、老翁投杖从军和败兵归应州役三件事。“三吏”用问答体,“三别”用独白体。六首诗虽各自成篇,却同样表现了作者既同情被迫应征应役的人民又支持平叛战争的矛盾心理,而且篇篇简质浑厚,深切感人,确实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故历来被称为“诗史”。清沈德潜评曰:“诸咏身所见闻事,运以古乐府神理,惊心动魄,疑鬼疑神,千古而下,何人更能措手?”(《唐诗别裁》)明王嗣奭评曰:“目击成诗,遂下千年之泪。一一刻画宛至,同工异曲,随物赋形,真造化手也。”(清杨伦《杜诗镜铨》引)
三吏三别组诗名。唐杜甫所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合称。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李光弼等在邺城(今河南安阳)为安史叛军所败,退守洛阳、潼关,因兵源不足,滥向民间征发。适杜甫由洛阳返华州(今陕西华县)任所,以途中见闻写此组诗,反映安史乱后的社会残破景象和人民痛苦的生活。六首均为五言,《潼关吏》写督役,其他五首皆写征丁。“三吏”用问答体,“三别”用独白体。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