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张继 | ||||||||||||||||||||||||||||||||||||||||||||||||||||||||||||
释义 | 张继1882—1947直隶(今河北)沧县人 张继1882—1947国民党元老。原名溥,字溥泉,河北沧县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日,入东京善邻书院、早稻田大学。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1903年与邹容等剪去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发辫,被逐回国,与章太炎等结为兄弟,参加《苏报》、《国民日报》工作。1904年任长沙明德学堂历史教习,与黄兴等创立华兴会。1905年在东京入同盟会,被推为司法部判事,并任《民报》编辑及发行者。1907年,梁启超在东京组织政闻社,宣扬君主立完,张和同盟会员闯入政闻社成立会,轰走梁启超。后赴法国,参加李石曾所办《新世纪》工作,思想上一度倾向无政府主义。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同盟会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长、国民党参议、参议院议长、广东中华民国军政府顾问、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干事长。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时,张是支持者之一。1922年曾带孙中山亲笔信与苏俄使者越飞会谈。1924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不久即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要求孙中山“分共”,提出“弹劾共产党案”,遭孙中山申斥。1925年签名支持谢持、邹鲁等西山会议派,并于1926年在上海主持召开非法的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四·一二”政变后,被推为特别委员会委员,从此成为南京国民党政府“元老”之一,先后任司法院副院长、北平政治分会主席、中央监察委员、国民会议主席团委员、西京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华北办事处主任。从1937年起,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主任、国史馆馆长。1947年病死。有《张溥泉先生全集》及《补编》。 张继
张继
张继❶(?—约779) 唐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字懿孙。天宝十二载(753 年)进士。安史之乱起避于苏州。大历(766—779)时佐镇戎军幕府,后官检校祠部员外郎,任盐铁判官,卒于洪州。诗体清迥有时名。代表作《枫桥夜泊》,为历代咏姑苏诗中传世名篇。著有《张祠部诗集》。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