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屈原
释义

屈原约前340—前278

屈原

战国楚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离骚》中自称“灵均”、“正则”,楚王同姓贵族。出生于今湖北秭归。博闻强识,明于治乱,楚怀王时曾任左徒,受命起草《宪令》,且参与外交。主张修明法度,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因受忌于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渐被怀王疏远,黜为三闾大夫,继而流放汉北。后怀王被骗入秦,顷襄王继位,昏庸有加,听令尹子兰之谗,将屈原再度放逐江南,流浪沅湘间二十余年,备受艰辛。时见秦楚交兵,楚屡丧师失地,又闻怀王囚死于秦,屈原觉前途无望,于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而死。在长期流放中比较接近民间生活,愈益不满黑暗现实,彷徨山泽,忧国忧民,自伤无罪,寄悲愤于吟咏,写成大量纵横恣肆,惊心动魄的诗篇。最著者《离骚》、《天问》、《九歌》等。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回顾自身经历和探索未来,抒发热爱祖国,同情人民、追求光明的情怀,展示出刷新政治、与腐朽贵族集团坚决斗争的意志。《天问》构思奇特,于诗中一口气提出一百七十多问,从开天辟地,自然现象,到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无所不问,峰峦叠起,层层深入,表现出对传统思想的怀疑,对真理的探索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九歌》本为湘沅间祀神之乐而作,计十一篇。内《国殇》系悼念与赞颂为楚国战死将士之作。余多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为深切的思念与所求未遂的哀伤。上述诗篇不仅思想性很强,艺术造诣亦甚高。诗中溶化神话传说,比喻奇妙,想象丰富,文辞绚丽,形象鲜明生动,富于积极浪漫主义色彩。诗体为独创的“楚辞体”,亦称“骚体”,“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句式长短参差,错落有致,比四言诗更能包含丰富的内容。总之,屈原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政治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对楚国国事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屈原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鲁迅称其诗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他的诗已译成多种文字,对中、外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刘向集辑之《楚辞》。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