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姚广孝 |
释义 | 姚广孝1335—1418明僧官。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十四岁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号独庵、逃虚,从道士席应诊学习。洪武中曾参加考试,不受官。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选侍燕王朱棣,语甚相得,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成为朱棣心腹。惠帝即位,定议削藩,他密劝朱棣举兵,并为之练兵后苑中。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率军南下,他留守北平。建文将李景隆等乘间围北平,他率军固守,与援兵夹击,大败南兵。朱棣围济南三月,他去信建议北归。朱棣最后一次率军南下时,他说:“毋下城邑,疾赴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朱棣采纳了他的建议,遂入南京。成祖即位,授为僧录司左善事,论功以为第一。永乐二年(1404年),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成祖来往两都及出塞北征,他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上朝著冠带,退朝仍穿僧衣,住僧寺,不蓄发,不娶妻。永乐十六年死,追封荣国公。曾监修《太祖实录》,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纂著有《道余录》、《净土简要录》等。 姚广孝yáo guǎng xiào(别名)见斯道。 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人。初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号寿椿、化轩、独庵、逃虚子等。家世业医。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出家妙智庵师宗傅。又私师道士席应珍,习《易经》、阴阳术数及兵学,参径山愚庵习禅学。出世普庆寺,历迁天龙寺、觉林寺。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以高僧选住持北平庆寿寺,侍燕王朱棣。襄佐燕王起兵,参与谋画,并为其留守北京,靖难论功列第一,授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年)特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姓赐名。坚辞帝赐宫女,仍居僧寺修行。受命赈济苏湖,监修《太祖实录》。留辅太子于南京。赴北京朝觐,卒于庆寿寺,追封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葬于北京房山长乐寺村东。与王宾为世交。工书善画,博通内外典,学诋程、朱,工文词,诗律高简。早与高启等结社为北郭十友,号“十才子”。著有《逃虚子集》《独庵集》《逃虚类稿》《道余录》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