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何柱國 |
释义 | 何柱國1898——1985别署鑄戈,廣西容縣人,1898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 生。清末入廣東陸軍小學堂第五期。1914年冬,升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1916年冬畢業。1917年初,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入伍生隊; 春,赴日本留學,入日本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十二期。1919年5月畢業返國,分配南苑陸軍第九師見習; 8月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騎兵科上尉分隊長。1920年春,兼任軍校編譯員; 7月直皖戰争爆發,保定軍校停辦; 10月在北京籌備復校,任籌備員。1921年秋,授任少校騎兵隊隊長。1922年夏,投效東三省陸軍講武堂,任少校戰術教官,兼騎兵科術科主任。1923年冬,升中校,改任第三隊隊長。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戰争爆發,任鎮威軍第一、三聯軍司令部作戰科主任参謀,戰事結束,晉授上校。1925年春,調任蘇皖宣撫軍第三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嗣調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 同年秋,改任蘇皖魯“剿匪”司令部作戰科科長,旋調督辦安徽軍務善後事宜公署主任參謀;同年冬,改任東北陸軍第一二七團團長,後調第三、四方面聯合軍團部參議。旋改任東北陸軍第四十五團團長。1927年春,隨軍入豫與靳雲鶚作戰,克中牟,代理第四十五旅旅長; 4月升任第三十七旅少將旅長,兼開封警備司令; 5月參加豫南臨穎之役; 6月北京政府授為陸軍少將;同月任暫編第二十三師師長,旋隸第二十九軍。1928年5月,彰德之役,克韓陵山,晉升中將師長,後退往關外; 11月東北軍縮編,任東北陸軍第三旅中將旅長。1931年5月,東北陸軍各旅改用中央番號,東北陸軍第三旅改稱陸軍獨立第九旅,仍任中將旅長。1932年8月,兼任臨永警備司令,率部抗擊日軍。1933年2月,任陸軍第五十七軍軍長; 12月兼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1934年8月,兼任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二期第二營營長。1935年4月,國民政府授爲陸軍中將; 8月任陸軍騎兵軍軍長。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爲張、楊通電聯署人之一。旋任抗日聯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参謀團主任。1937年4月,特派爲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副主任,旋兼豫皖蘇三省駐軍整理委員會委員。抗日戰争爆發後,任騎兵第二軍軍長,後調豫皖邊區,兼豫皖邊區游擊副總指揮。1941年春,升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1945年1月,任第十戰區長官部副長官,又兼任第十戰區長官部臨泉指揮所主任; 5月當選爲中國國民黨第六届中央監察委員。抗戰勝利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參謀長,擬先馳赴長春,與蘇軍將領洽談東北接受事宜,因患雙目失明症,未果行。1948年5月,退爲備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浙江省政協委員,寓居杭州,1964年9月,任第三届全國人大代表。1979年任政協第五届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並任民革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1985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歲。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